工業振興是實現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內容。面對當前多重挑戰,遼寧工業經濟態勢如何,工業投資增速怎樣?10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省工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實施“基點管理”咬定目標穩增長
今年以來,全省工業戰線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持續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面對今年以來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實施‘基點管理’,咬定目標穩增長,全省工業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增速較前8個月提高0.6個百分點,與全國差距縮小0.6個百分點。從重點地區看,11個市實現正增長,6個市增速跑贏全國,丹東、本溪、遼陽3個市增速超10%。從重點行業看,裝備制造、冶金、消費品3個行業同比分別增長4.5%、7.2%和5.9%。全省有經營活動的40個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75%。其中,廢棄資源回收利用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4%、22.5%和20.4%。從工業投資看,累計增長8.9%,高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4.1個百分點,占全省固投比重40%,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
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提振企業信心,激發發展活力。今年我省建立了《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問題推進解決情況臺賬》,累計收集問題132件,已辦結120件。為幫企業保住市場份額,我省分別成立“穩油、穩鋼、穩車”工作專班,助力中石油、鋼鐵建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搞好營銷,開拓產品銷售市場,組織開展產需、產融、產學研等各類對接。組織省內裝備企業赴新疆開展產業合作,助推企業開拓俄羅斯和中亞市場。
為幫助企業保住現金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省擔保集團,研究拓展省擔保集團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擔保費用補貼有關工作,進一步擴大惠及企業范圍,幫助優質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組織探索鏈式金融,在中小企業賬款回收、原料采購交易等方面,積極引導大型企業特別是央企、國企,給予省內中小企業更多支持。暢通信用修復渠道,指導幫助具備條件的經營主體盡快完成信用修復。
此外,我省還推進119個省級萬億級產業基地培育工程項目,帶動4089個項目開復工、625個項目竣工投產。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8個項目簽訂專項再貸款合同9.1億元,38個項目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5.84億元。沈陽市、大連市入選全國20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9.9%,高于全國9.4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七位。
以產業鏈配套“小切口”做好產業集群“大文章”
結構調整是工業發展重中之重。我省以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沈陽入選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投資72.8億元的遼寧三木苯酚丙酮產業鏈項目、投資54.7億元的撫順石化結構優化調整項目加快實施;鞍鋼礦業尾礦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獲評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本溪龍新礦業思山嶺鐵礦一期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新增鐵礦采選能力1500萬噸;18項產品獲評2024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29個新藥和第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現代優質特色消費品營收占比分別較去年提高1.4、0.8、1.5和1個百分點。
為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我省落實“21+7”工作機制,搭建“1+22+N”政策支撐體系,成功舉辦航空產業發展大會等系列專題活動,推廣沈陽航空動力產業園建設模式,以產業鏈配套“小切口”,做好產業集群“大文章”。22個重點產業集群實現營收占全省規上工業超六成,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收占22個集群34%,今年上半年首次超過1/3。
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我省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國家鏈主企業攻關成效居全國前列,已完成新產品注冊2項,突破核心技術14項。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大連重工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等一批“大國重器”取得突破。
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92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30家,新增8個國家級、60個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持續提升企業精益管理水平。培育6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錦州市太和區特種合金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雙螺旋”發展推動高端智能綠色轉型
今年以來,我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雙螺旋”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聚焦高端化,我省創建高性能膜及膜材料、鈦產業等2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65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廣應用525家企業605項創新產品,支持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沈陽術馳醫療科技入選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高于全國4.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4.3%、5.7%和6.8%。
聚焦智能化,我省培育25個省級5G工廠、12個省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新增17家省級平臺,累計達到104個,12個項目獲評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成功舉辦2024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盤錦市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我省規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4.1%和80.8%,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聚焦綠色化,鞍鋼鲅魚圈公司等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工信部無廢園區典型案例。建設廢鋼等再生資源產業數字化平臺,累計推動50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廢鋼準入條件企業,廢鋼加工能力達2600萬噸。
受各種因素影響,穩增長仍將承壓前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人士表示,將堅定不移穩增長、調結構、強作風,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精準指導和有效幫扶,不斷提升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建設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在大抓企業、項目、產業、園區上聚力攻堅,拼搶爭實、實干實為,全力沖刺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好打贏攻堅之年攻堅之戰。(劉大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