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工業遺存的改造設計,一方面保留過去的歷史,重拾了工業系統的價值,讓人們了解過往這片土地曾發生了什么,另一方面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設計,如生態修復、環境恢復等,并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科普教育,融入城市生活的場所。同時,這類遺存的改造煥新,還會對城市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應。
1.多米諾煉糖廠改造/布魯克林經濟天際線,辦公與住宅混雜的社區公園
1856年時,多米諾制糖廠曾經是世界規模最大、產量最大的制糖廠。在它生產力的巔峰時期,全美消耗的糖量的98%都由其生產。多米諾制糖廠于2004年關閉,是布魯克林昔日繁盛的東河岸邊留到最后的主要活躍的工業企業。
多米諾公園的改建,是對場地的故事的致敬,將一代又一代多米諾的工人、他們的家人和鄰居的多樣性與適應性展現出來。
2017年,煉糖廠大樓的改造再利用計劃開始,根據總體規劃,該大樓將成為新的多功能社區的冠上明珠,其中將包括創意辦公空間、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社區零售和社區設施以激活社區。
打造開放式建筑,將現有街區與四分之一英里長的濱水區無縫連接起來。最終,425,000平方英尺的工作空間被安置在一個美麗、獨特的城市工藝品中,展現了后工業時代威廉斯堡的獨特之處,為其居民和更大的社區提供了獨特的體驗。
他們采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即在現有圍護結構中嵌套一座全新的建筑,在新舊建筑之間留出10至12英尺的空隙,而不是在組合砌體外殼上處理錯位的地板和窗臺。通過向后拉開原有墻體,可以實現理想的標準化層高,從而創造出一流的辦公空間,滿足新租戶的需求。
一排排歷史悠久的窗戶不受內部隔墻的干擾,將曼哈頓的廣闊景色盡收眼底,同時也讓人們能夠毫無阻礙地欣賞到現存的建筑結構。外圍的采光和通風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體驗,并增強了自然光對核心區的滲透。新的玻璃桶形拱頂將聳立在歷史建筑之上,與原煉糖廠的美式圓拱風格和奇特的造型相呼應。
在底層,窗戶被改造成門洞,形成一個多孔的圍墻,使行人可以從肯特大道穿過煉糖廠,進入通往多米諾公園的公共門廳。
2.首鋼文化產業園/抓住冬奧會機遇實現涅槃重生
以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為契機,首鋼老工業區的西北角搖身一變為冬奧廣場,成為為集辦公、會議、展示和配套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園區。賽事、展場,規模優勢。
首鋼老工業區的北區建設了滑雪大跳臺,這也是單板大跳臺運動(Big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臺。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為城市留住工業記憶,首鋼一號高爐轉變成元宇宙樂園。
東北部建成了首鋼極限公園,滿足城市當代年輕人追求不拘一格的運動需求。
如今的首鋼園區逐步實現從廠區、園區到街區、社區的轉變,吸引了眾多人流,展現了城市復興新地標的繁榮氣象。未來,首鋼園區還將不斷開啟產業發展魅力,持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
3.LocHalLibrary圖書館/復合功能的社區共享空間
這個建筑外立面以玻璃幕墻為主的鋼結構建筑,位于荷蘭,是一個結合市民公共圖書館、咖啡廳、聯合辦公、文化藝術中心等多功能的一個「文化場所」。它的前身竟然是一座已經廢棄了的1932年的火車工廠!如今這個破舊的工廠擺脫了原本被淘汰的命運,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繼續為荷蘭的人們服務。
不同于一般你所見到的傳統圖書館,人們在LocHal一點也不「安靜」,反而充滿了活力。在圖書館的門口可以看到巨大的LocHal招牌,這里是一處咖啡館,開放式的空間圍繞著咖啡吧臺。城市里的人們可以約在這里喝咖啡、聊天、聚會。
在咖啡館的另一邊能看到3張巨大的桌子,人們在這上面閱讀、工作、討論工作或者學習。這些長桌非常特別,是由火車輪子改造而成的,并且架在了一條火車軌道上,提醒人們這里曾經的歷史。
室內空間非常龐大,舊有的工業氣息被賦予了全新的表現力。通過室內空間結構圖,可以發現原本空曠且無用的工廠空間,得到了充分利用,功能完善且空間開闊。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年代感,將城市特色反映在了室內設計當中,尤其是運用了獨特的鋼材、橡木等建材。
最終這個空間呈現出了紅色、橙色等色調的溫暖氛圍,看起來更加感性,并且利用原先就存在的鋼柱來作出空間的區隔。
不斷向上延伸的樓梯景觀周圍不僅是有歷史痕跡的工業鋼柱,更有綠色的植栽,創造出了溫室一般的有機景觀。層層疊疊的臺階,不僅保留了原先空間的寬敞度,增加了層次感,同時也達到了空間功能分區的作用。
臺階上的座椅區域都由橡木制成,并且放置著可以移動的木質座椅。這些木質座椅以及小型格子的劃分,也給予了小朋友在這里游玩、攀爬的場所。
而整個圖書館內部中最亮眼的,莫過于這個會移動的巨大紡織幕布。這個幕布能夠根據當下的需求移動,將看室內空間分割成不同的區塊。這些幕布是通過機械滑軌來進行移動的,并且采用了現代的科技控制技術。
幕布的設計也各有不同,充分考慮到了光線過濾、隱私性與功能性等需求。當需要舉辦例如演講、沙龍等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將中央的臺階區域用幕布包圍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會議空間。
這個圖書館同時還是一個聯合辦公場所,在圍欄可以看到長條形的窄型工作桌,或者是各種不同的「工位」。LocHal圖書館還有具備了「實驗性質」的功能空間,例如下方這個「DigiLab」,就提供了各種新媒體空間。獨特的架子可以進行開合,多媒體空間,也有更加私密的會議空間。
原本工廠內用來收集機油的空間,則變成了辦公室。橙色的外觀在這里充滿了活力。
LocHal顛覆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將更多的具有城市公共功能的空間納入到了里面,通過多元的規劃和展示,串起不同文化創意的知識殿堂。
4.東莞,厚街時光/亮眼的橙色提亮街區色彩
東莞市厚街鎮,原遼下區第一工業區建筑群。在充分考慮現有老工業建筑的綜合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一個以工業文化和城市拼搏精神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復合型街區——“厚街時代”。
5.酒窖改建住宅/生態住宅填補城市功能短板。
Coop酒窖位于巴塞爾Lysbüchel社區,巨大柱子,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講述了建筑的歷史故事。改建項目保留了現有的柱子作為設計特色。
為了保持它們在新的住宅中的可感知效果,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示了這些獨具一格的柱體:在橫跨建筑寬度的公寓中,它們被保留在空間中以營造不同的空間體驗,其龐大的紀念性被保留下來,而在沿建筑縱向延伸的兩條“內部街道”中,它們則排隊成列。
因此,這些柱子也成為房屋內部組織的起點:實際的城市發展由現有建筑定義,但是在該項目中沿著“內部街道”,一個房屋內的城市正在成形。這個內部系統不僅提供通往樓梯間、公共房間和洗衣房的通道,還為各個世代和不同類型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多樣的公寓類型(1.5到7.5個房間的公寓)。
在夾層空間中,家庭領域與城市領域相連接,在這里,‘內部街道’通向橫向入口大廳,通過樓梯和坡道邀請人們進入房屋。商業空間和咖啡館位于建筑首層,直接面向城市。路徑網絡的終點是社區空間和集體屋頂露臺。
除了通過現有柱子的定義了建筑的表現力外,生態可持續性也激發了對現有結構的謹慎對待。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繼續使用舊結構,該建筑42%的灰色能源被節省下來。光伏系統和地下水熱泵使建筑物的總能源消耗實現三分之二的自給自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