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信部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正式公布,廣州電業局舊址(華安樓)工業遺產入選,成為廣州市首個獲評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的項目。
華安樓是新中國廣東電力工業的搖籃,被譽為“電力祖屋”,現已活化改造成為南方電網廣州電力展示館。華安樓因其鮮明的電力工業特色,和突出的歷史、科技、社會和藝術價值,已獲評國家工業遺產、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廣東省和廣州市工業遺產,實現了工業遺產領域的“全滿貫”。
價值挖掘點亮工業遺產
遺產位于越秀區泰康路162號,建成于1936年,由愛國建筑師黃玉瑜設計。這座藝術價值頗高的建筑在新中國成立后迎來新生,成為廣州電力系統生產調度、營業、電表修試、科研和管理場所。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志同志是廣州電業局第一任黨委書記、局長,她的辦公室就在華安樓5樓。
電力工業的核心生產樞紐在于電網調度。1952年2月17日,五仙門發電廠和西村發電廠同頻聯網,標志著廣州電網的正式形成。廣州電網的首個調度室就設在華安樓,并在此發出了廣州電網的第一條調度指令。電力調度是電力工業的核心生產環節。華安樓作為華南地區電力調度的發源地,見證了電力調度的出現與三級調度的形成和發展,親歷了電力系統調度規程的建立、完善,具有罕見而珍貴的歷史價值。
全國首套帶電作業均壓服、華南地區首個自主生產的變壓器、廣州首個自主生產的電表、中國首個三八女子帶電作業班……華安樓孕育了廣州電力工業的數個第一,見證了中國電力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發展過程,是華南地區電力工業最具代表性的鮮明符號。
有效利用喚醒工業記憶
有效利用是最好的保護。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將華安樓活化改造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力綜合展示館——南方電網廣州電力展示館。工業遺產搖身一變成為“工業博物館”。
今年5月,廣州電力展示館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打造“電力工業紅色傳承”廣州電力工業遺產專題展開幕,系統挖掘了華安樓的工業遺產價值,全景還原了電力祖屋的內部場景和奮進歲月。電力文物重回“電力祖屋”,讓曾經火熱的生產場景原址重現。按照原制式復原的調度室內,一張簡易的木質圖板、一張由絕緣子架起的特質調度桌、一臺手搖電話,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廣州供電局在歷史的發生地講歷史,依托工業遺產喚醒工業記憶,讓歷史可觀、可感、可觸碰。
在廣州供電局的帶動下,一大批電力工業遺產物項被挖掘保護,一些即將被拆除、廢棄的設備被搶救式地保留,一些具有遺產價值的原址單位對遺產利用開始重視起來。“電力文物就要捐給華安樓”成為老同志們的共識。華安樓陸續接收了數以千計的老物件,廣州供電局將它們融入展覽,實現價值活化。
毛主席贈送給廣州電力的塑料芒果、1949年廣州五仙門電廠工人護廠斗爭用的工具、廣州現存最早的發電機、全國首套帶電作業導流均壓服、全國首個三八女子帶電作業班使用的工器具、清末民初及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歷史時期電表和電費單據、1971年廣州自主生產的DD1型電表、195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電業管理處工人糾察隊成立大會留名旗幟、20世紀30年代廣州市電力管理處金屬銘牌等一批珍貴的工業遺產物項在華安樓展出,立體呈現了百年電力助力千年商都、點亮萬家燈火的動人華章,成為電力工業發展史的“活教材”。
跨界影響樹立標桿示范
廣州供電局積極發揮好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用好紅色資源,通過品牌化運營,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電力科普教育,牽頭“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專項行動,與國家一級博物館、知名院校、工業遺產單位等聯動,組織開展工業遺產專題展覽、專題講座、主題研討等一系列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活動。“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利在千秋。我們這一代要深耕文化遺產保護和創新利用,久久為功,為后人留下記憶。”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黨建工作部主任黎剛表示。
以工業遺產為主要載體,廣州供電局挖掘好、用好紅色資源,深入挖掘曾志同志在廣州電力工作期間的史料,并將曾志的精神故事編撰成《曾志與廣州電力》書籍,獲評中組部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優秀讀物。積極承接廣州市“英雄花開英雄城”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承辦廣州龍巖紅色故事會等大型紅色活動,推薦講解員加入紅色講師團到延安、龍巖各地講述廣州電力紅色故事,使華安樓成為中宣部調研廣州的案例之一。
開館5年來,廣州電力展示館累計接待超過4萬人次參觀,其中包括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香港中聯辦等部委、省市各級領導,以及眾多外賓、企事業單位、高校、中小學和社會公眾,吸引全國34個省市238家單位前來參觀學習工業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經驗,樹立行業標桿,目前已獲評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30余項國家和省市級掛牌榮譽稱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