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區元宇宙配套產業園。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南丘陵,北平原,三河分布、膠濟橫貫,炭礦文化、德日建筑,豐沃的生態資源及厚重的人文歷史,勾勒出濰坊市坊子區的三千韶光。
作為濰坊最早叩開近現代工業大門的地區,百年膠濟鐵路穿城而過,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廠在這里誕生。
進入新時代,坊子在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體系更健全、產業結構更優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濰柴雷沃、恒安紙業、共達電聲、鼎梁消防、裕川機械等49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加速發展,元宇宙、智能裝備、特色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成為坊子的全新“名片”。
近日,跟隨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的“中央媒體青年編輯記者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工業報記者前往濰坊市坊子區進行實地調研、采訪,深入了解這座百年工業重鎮的工業變遷。
工礦業小鎮魅力重生
坊子煤炭資源豐富,坊子煤礦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便聞名遐邇,到清朝后期,和棗莊煤礦、淄川煤礦并稱山東三大煤礦。民國初期,位列全國十大煤礦,是近代中國能源的重要產地之一。
依靠鐵路和煤炭發展起來的坊茨小鎮,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礦業小鎮,山東近現代工業發展最早的遺跡,也是濰坊近現代工業的發源地。
1897年,德國人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搶占膠州灣,逼迫清政府簽下喪權辱國的《膠澳租借條約》,依據這一不平等條約,德國取得了膠濟鐵路的修筑權和沿線十五公里范圍之內煤礦的開采權。德日在坊子開采掠奪煤礦近半個世紀之久,其間遺留下了166處德日式建筑,涵蓋軍事、外交、鐵路、煤炭、工業、生活等多個領域,是全國最集中的德日式建筑聚集區。這座百年小鎮是德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
據坊茨小鎮工作人員介紹,小鎮核心區1.97平方公里。境內主要留存四大核心資源:一是166處德日建筑,其中103處德國建筑,整體格局、街巷肌理、景觀風貌保存完好;二是歷史建筑,主要是以萬和樓、劉氏老宅等為代表的民居;三是現存的德建火車站、膠濟鐵路和機車轉盤等組成的濰坊膠濟鐵路工業廊道;四是以德建礦井、采煤巷道等為代表的炭礦遺址。
記者獲悉,德建坊子礦井,代表了德國當時最先進的煤礦建設和煤炭開采技術,開啟了濰坊近代工業之路。現存的安妮豎井、采煤巷道及排水設施等遺址,已經成為人們了解一百多年前工礦業發展的活資料。1984年,膠濟鐵路復線取直,當最后一班客運列車緩緩駛離車站,那個屬于坊子火車站的時代就此謝幕。
2024年春節期間,在坊茨小鎮取景拍攝的電視劇《南來北往》在央視熱播,許多劇迷和游客慕名而來,讓這座沉寂許久的近現代工業小鎮又重新熱鬧了起來。今年以來,坊茨小鎮累計接待游客總量超過120萬人次,其中五一假期突破20萬人次,日均進客量達4萬人次。
據介紹,當地于2008年正式啟動坊茨小鎮的保護開發,并成立了德日建筑保護開發中心,負責坊茨小鎮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自2013年以來,共向上級申請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9億元,完成了6個片區68棟文物建筑的修繕,成功打造了炭礦遺址文化園、德國別墅區、坊茨展覽館、濰坊一戰華工紀念館、坊子區博物館、芳華影劇院等項目,吸引了30多部知名影視劇劇組來此選址拍攝,成為擁有“影視+文旅”金字招牌的歷史文化街區,獲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山東省精品文旅小鎮以及山東十大影視拍攝基地,這座百年小鎮實現了魅力重生。
元宇宙新賽道布局火熱
近年來,坊子區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不動搖,緊盯元宇宙這一新賽道,突出抓好智能裝備、預制菜、特色新材料三大優勢產業,積極布局醫藥健康、文旅等N個新興產業,“1+3+N”產業發展布局初步形成。
來自坊子區稅務部門的有關數據顯示:三年來,坊子區元宇宙、智能裝備、預制菜、特色新材料四大優勢產業企業上榜全區納稅百強數量從2021年的22家增加至2023年的30家,納稅占百強企業稅收從2021年的23.1%提高至2023年的40.5%。
截至2024年8月,從納稅百強統計數據來看,以“1+3”優勢產業為主的制造業和金融保險業貢獻稅收占全區總稅收的46.4%,比重較2021年底的29.2%提高了17.2個百分點,彌補并超過了房地產及其關聯的鑄造、建材等產業貢獻稅收下降產生的缺口(比重下降了14.51個百分點)。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坊子區大力發展元宇宙、高端裝備、特色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成效顯著。
2012年成立的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園,全力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的地理信息產業聚集發展核心平臺,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六大產業鏈條。
2022年7月21日,坊子區與歌爾集團簽訂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規劃建設元宇宙配套產業園。僅僅一年的時間,占地327畝、總建筑面積31.6萬平方米的元宇宙配套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交付,落戶投產企業達到13家,產業規模達30億元。
近年來,坊子區創新“園區運營公司+服務部門+屬地街道”的政企聯動招引模式,與歌爾集團一起精準上門招商,完善元宇宙產業鏈條配套,先后200多批次赴全國各地展開招商,6批次在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區、濰坊等地召開招商對接會,積極對接優質供應鏈企業。目前,已經與歌爾集團推薦的百余家供應鏈企業進行對接,蘇州益智悅、廣東德瑞源、東莞安美、深圳興千田等10余個項目落戶投產。
按照規劃,預計到2035年,坊子區將引進元宇宙企業50余家,聚集員工5萬余人,構建起產值達500億元的元宇宙產業新城,成為濰坊市元宇宙之都的重要板塊。
智能裝備聚集效應凸顯
坊子區現有裝備制造企業109家,截至今年9月,濰柴雷沃、富源增壓器、谷合傳動等29家企業年產值過億元。主要產品有大馬力拖拉機、谷物收割機、車橋、消防器材等。
坊子區崇文街80號,是博鼎精工智能科技(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鼎精工”)的所在地。記者到訪當日,正值周一,來自控制器、力測量裝置、AHS電控系統總成等產品的訂單排滿了整個生產線。
在博鼎精工MES可視化平臺上,產品名稱、訂單號、訂單量、生產進度、合格率等信息一目了然。來自控制面板(四路)的訂單量最多,為500臺。來自電控多路閥系統(三路)、控制面板電氣件總成、力測量裝置的合格率均為100%。
據博鼎精工工藝總監周強介紹,博鼎精工是一家以先進農裝、工程機械、電控液壓核心零部件為主的獨角獸企業。公司立足于非道路移動車輛領域,聚焦智慧農機與精準農業,致力于液壓總成系統的國產化替代。產品主要涵蓋先進農裝液壓智能控制系統、智能熱管理系統、高端傳動系統及農機具等,涉及先進農裝、工程機械、智慧農業三大領域,是2023年度獲批的三家省級獨角獸企業之一。
“公司自主研發的先進農裝液壓智能控制系統突破了農業裝備智能化升級的‘卡脖子’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公司研發的高速數字閥驅動的電控液壓閥技術,替代受制于進口高精度比例電磁閥控制的液控閥結構,打破了電控液控閥多年來難以國產化的瓶頸。”周強介紹。
博鼎精工僅用一年時間便成為省“獨角獸”企業,按照計劃,將投資10億元新上智能拖拉機核心零部件項目,全力推進智慧農機發展。
中國最大的農業裝備企業——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雷沃”)也落戶坊子區。作為國內少數可以為現代農業提供全程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品牌之一,收獲機械、拖拉機等業務連續多年保持行業領先,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0億元。
記者獲悉,坊子區現有裝備制造企業109家,截至今年9月份,濰柴雷沃、富源增壓器、谷合傳動等29家企業年產值過億元。主要產品有大馬力拖拉機、谷物收割機、車橋、消防器材等。
今年以來,坊子區智能裝備產業利好消息不斷。其中,山東榮泰感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全球最大的中頻合金感應熔爐,并投資3.27億元新上高端熱處理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于今年6月5日開工建設。
特色新材料產業方面,華美新材料碳化硅結構件項目建成投產,“12 碳化硅晶舟”入選省重大創新工程計劃,助力華為破解芯片“卡脖子”難題;三責碳化硅半導體項目正加快建設,推動碳化硅產業向半導體高附加值領域攀升。
此外,隨著奧精人工骨項目的投產達效,康弘醫藥、高端護理用品等簽約項目的開工建設,以及未來星鯊大健康生產基地項目的簽約落地,5年內坊子區將新增一個百億級醫藥健康產業。
風箏扎制業突飛猛進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放飛的情結在2000多年前便初見端倪,如今漫天飛舞的濰坊風箏已成為這座城市放飛夢想的文化標志。
濰坊風箏文化源遠流長,風箏產業發展興旺。目前,濰坊全市共有風箏企業600余家,從業人員8萬人,年銷售額20多億元,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位于濰坊市坊子區坊子工業發展區的王家莊子村,是一個擁有500年歷史的村莊,最早因生產各種竹制品在濰坊小有名氣。隨著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舉辦,王家莊子人抓住機遇,陸續開始接單風箏加工,村里逐漸聚集了200多家風箏企業,全村4700多口人超過一半從事風箏產業,被譽為“中國風箏產業第一村”。
坊子工業發展區黨工委書記方博文向記者介紹,王家莊子村制作的風箏多為現代風箏,為了保存得更久,風箏骨架選用碳片、玻璃鋼等現代新型材料制作,由打印好圖案的尼龍布做布面,造型結構不拘一格,具有放飛性能高、動感強的特點。
隨著產業的發展,龍頭企業規模較小、帶動作用弱、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為了破解風箏產業發展困境,2024年1月,在坊子工業發展區黨工委黨建引領下,王家莊子村聯合48家骨干風箏企業,成立了濰坊市坊子區現代風箏合作社,推行“黨支部+合作社+企業”新模式,對風箏產品設計、產品制作、產品銷售等環節實行統籌管理,重點圍繞承接國內外訂單、原材料供應、電商培育、文化推廣等方面建設十大服務體系,打造了涵蓋風箏布料、配件、骨架、扎制、銷售等環節的“一條龍”產業鏈,提高了產業發展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打破過去“單打獨斗”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風箏企業“抱團發展”。
為搭上電商經濟的“快車”,王家莊子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兩委”帶頭搭建風箏電商供應鏈,建成濰坊風箏產業基地電商孵化中心,從上千個品種中優選100多種優質產品,自建云倉為各電商平臺提供供貨服務,為風箏產業插上了電商“翅膀”,讓濰坊風箏“飛”得更遠。目前,全村八成風箏廠有了自己的網店,今年以來,通過電商直播帶貨銷售風箏2500多萬只,銷售額近億元。
目前,王家莊子村風箏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全產業鏈帶動就業6000余人,已發展成為濰坊規模最大的風箏加工出口基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