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紅橋區湘潭路與湘潭中路交口東南側,一片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地塊正在施工。建設方負責人張輝說,他們正在拆除部分地上建筑,未來這里將成為京津冀工業軟件產業基地。
主持人:盤活區域老舊廠房,推動產業升級煥新,是“三量”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日前,紅橋區成功盤活區內地毯廠地塊,通過文保修復和新廠房建設,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區域發展轉型升級。來聽記者董朗的報道:
在紅橋區湘潭路與湘潭中路交口東南側,一片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地塊正在施工。建設方負責人張輝說,他們正在拆除部分地上建筑,未來這里將成為京津冀工業軟件產業基地:
年內將啟動開工建設,新建綜合樓、藍領職工宿舍、4棟廠房、1棟計算中心。整體建設周期預計3年,屆時將這片老廠房整體盤活煥新。
這片區域過去是1957年成立的天津外貿地毯廠所在,后來又成為意庫創意產業園,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也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逐漸落寞閑置。
最近幾年,紅橋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產業,先后涌現出億人科技、藝點藝創等企業。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紅橋區近期決定將地毯廠盤活,打造工業軟件產業基地。但是,這片區域擁有6處不可移動文保建筑,在建設過程中,該如何既保護又利用?此外,轉型高新技術產業園,一系列規劃設計、建設指標都要進行調整。紅橋區國資委副主任徐金祥說:
最早的園區容積率非常低,因為它是廠房,大部分都是廠院,幾棟老的工業產業車間,包括一個辦公樓。為了把容積率提高,多次跟規自部門協商這個事兒。
為了實現盤活的加速度,紅橋區國資、規自、科技、文旅等部門積極聯動,明確建設周期、生活配套設施比例、土地使用權可分割轉讓規模等重要內容。在審批過程中,同步推進多項手續和流程。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紅橋分局利用科科長周玉說:
第一個同步就是容積率調整的審批和規劃條件內容審查的同步;第二個是核提規劃條件還有開具土地評估條件、土地價格公示的同步;第三個同步是土地續期和提高容積率簽訂協議出讓合同的同步。我們在依法依規的情況下,由挨個辦變成了并聯,也推動項目能盡早開工建設。
10月初,項目建設方順利拿到開工許可證。在此之前,6處不可移動文保建筑先期完成修繕工作。區國資委副主任徐金祥說,他們采用“修舊如舊”的方式,不僅做了修復,還進行了加固,未來這里也將成為企業辦公、生產的載體:
我們做了比較高級別的安全鑒定,主梁的加固,打造得特別好。修繕的過程中,要求建筑單位尋找一些老的那些房子材質的地磚、瓦片包括墻磚,全部恢復到以前老廠房原貌。
眼下,招商工作正在同步進行,區國資委積極對接聯東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本市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徐金祥說,園區將借力京津冀同城商務區發展東風,努力吸引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打造產業聚集優勢:
積極發揮京津冀同城商務區的優質政策,前往北京、河北省去工業產業企業、科技類型企業進行洽談溝通,吸引更多新質生產力。同時,加快對地毯廠的盤活步伐,推動產業升級,為紅橋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