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輕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各領域持續推進數字化變革,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場景新模式不斷涌現,智能產品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數字化轉型取得較大進展,為穩增長、優供給、促消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李強在第十四屆中國輕工業信息化大會及智能居家展洽會上表示。
“數智領航,新質發展,是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輕工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作視頻致辭時表示。
各領域持續推進數智化變革
輕工業是重要民生行業,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國民經濟穩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張崇和介紹,今年前8個月,輕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利潤8893億元,同比增長12.4,輕工業利潤增速高于全國工業11.9個百分點,輕工業利潤率高于全國工業0.8個百分點。輕工業以占全國工業13%的資產,實現了全國工業16%的營業收入和19%的利潤。輕工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
張崇和介紹,近年來輕工業積極落實國家數字化戰略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行業數智轉型、優化升級。目前我國輕工業已擁有世界燈塔工廠24家,占全球總量的13%,占中國總量的32%,海爾、美的、青島啤酒、寧德時代、海信、蒙牛乳業等領航發展,燈塔之光,照亮數智轉型新未來。
輕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勢頭強勁,智能輕工建設正在路上。張崇和介紹,工業互聯網廣泛應用,智能制造率大幅提升。2023年,輕工行業智能化生產比例達12.2%,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目前,輕工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生產作業現場數字化率達到41.74%、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81.02%、經營管理信息化普及率達到86.32%,均高于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
記者了解到,2016至2023年,工信部評定綠色工廠5154個,其中輕工行業入選955個,占比18.5%,評定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613家,其中輕工企業127家,占比20.7%。
抓好政策紅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新時代新征程,我國新型工業化、數實融合將進入快速推進、深入發展的新階段,國家也加力出臺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一攬子”增量政策。
“希望輕工業企業要抓好政策紅利,加快轉型升級。”對此,李強建議:
一是要構建安全輕工競爭新優勢。要研判數字技術創新發展趨勢,提升關鍵技術安全可靠保障能力,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根基。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芯片等新技術研發和中試驗證,強化建設輕工安全可靠產品和技術體系。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等組建創新聯合體,借鑒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發展模式,為行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應用等提供技術支撐,打造韌性安全創新鏈產業鏈。
二是要培育傳統輕工變革新動能。要深入開展先進制造技術和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應用升級行動,以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等新場景、新模式為牽引,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數字園區,帶動行業大規模設備更新。要引領高端智能、綠色節能消費新趨勢,大力發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騎行等智能終端產品,加速推動產品單體智能向萬物互聯、泛在智能轉變,促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落地見效。
三是要打造數字輕工標準新體系。要以全面推進輕工業數字化變革為契機,加快建立健全輕工數字化標準體系。堅持系統規劃、急用先行原則,制定發布一批覆蓋關鍵技術、場景建設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滿足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在智能家居等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領域搶先布局一批國際標準,引領國際先進技術發展趨勢。依托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機制,加快推動輕工領域數字技術、標準互認互鑒,加速構建數字化標準新格局。
張崇和也表示,輕工業要奮發圖強,再接再勵,全面建成智慧輕工。對此,張崇和建議:
錨定先進科技,建設智慧輕工。要學習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研發智能產品,建設智慧工廠,創新業態模式,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強化標準引領,建設智慧輕工。研制高端數智標準,推動產品智能升級。制定網絡安全標準,完善消費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標準,保障食用油、鹽、糖、肉、乳品、酒、家具、日化產品等消費安全。探索數據要素標準,提升數據價值,增強企業實力。
應用數智設計,建設智慧輕工。要大力推動數智設計,開發創新產品。要通過數智設計,提升產品質量與功能,高效、精準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推動輕工產品創新升級。研發設計應用服務機器人,發展適老、適小智能產品,服務智慧家居。
推動產業互聯,建設智慧輕工。應用工業互聯網,促進產業互聯互通,增強產業鏈安全和韌性。加強電子商務建設,服務全球化大市場。構建數字化公共平臺,服務中小企業轉型,賦能輕工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新質發展。
發揮頭雁效應,建設智慧輕工。對標先進企業,加強技術交流。學習世界燈塔工廠成功經驗,借鑒行業領跑者典型案例,發布行業急需的數字化技術方案例。要發揮企業家和信息化專家帶頭作用,大力培育數字化技能人才,開展數字化職業技能大賽,為數智輕工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
多方協同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秘書長郭永新在會上發布了《2024年中國輕工業數智化新質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新質發展實踐面臨諸多困難與問題。數字化認知不足:管理層缺乏數字化思維,轉型策略與企業發展脫節,盲目轉型導致轉型效果不佳。轉型標準不健全:企業轉型需求復雜,缺乏適用的參考標準,數字化轉型中,統一數據標準缺失,影響轉型效率。安全有待提高:工業數據的安全要求遠高于消費數據。工業數據涵蓋設備、產品、運營、用戶等多個方面,在采集、存儲和應用過程中一旦泄露,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技術能力不足: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硬件設備舊、軟件系統落后問題,技術基礎不健全。缺乏高素質技術人才,影響數字化轉型。
在數智化轉型路徑方面,郭永新表示,《報告》明確了數智化轉型方向、數智工作舉措、研發數智標準、培育數智人才、創新轉型模式。
郭永新表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認真貫徹黨中央精神,結合行業發展實際,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世界輕工強國。
郭永新透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已啟動輕工業“十五五”規劃工作,初步提出與“輕工‘十四五’規劃”“十年左右建成輕工強國”相銜接的目標:力爭到“十五五”末期,中國輕工業新質發展特征明顯,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作用突出,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能力增強,到2030年建成世界輕工強國。
輕工業是重慶工業經濟的重要板塊。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全偉在歡迎辭中指出,輕工業是重慶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重要內容。重慶市委、市政府將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竭誠的服務兌現發展承諾,與大家攜手繪就輕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慶畫卷”。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處長馮偉發表了題為《圖譜化、場景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考慮》的主題報告。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羅莉副主任發表了題為《實數融合守正創新---在奮力建設現代化新重慶中展現輕工業新作為》的主題報告。
會議發布了100項中國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急需解決技術“揭榜掛帥”方案和287項中國輕工業數字化轉型“領跑者”案例成果。海爾智家、蒙牛乳業、瀘州老窖、海信家電、飛鶴乳業、五糧液、伊利乳業、娃哈哈、青島啤酒、安踏體育、洋河股份、中翊日化、圣奧家具、云南白藥、達能食品、方太廚具、木林森、蘇鹽井神等輕工骨干企業,浪潮、用友、小米等生產服務單位共400余家企業榜上有名。
會議圍繞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科技創新驅動、培育產業園區、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套服務等多個角度進行了交流分享。山東浪潮數字商業副總經理肖建國圍繞《云數賦能建設智慧輕工未來》,用友網絡科技股份總裁杜宇圍繞《AI+成就數智消費企業》,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字官蘇王輝圍繞《數智賦能中國酒行業蝶變升級》,海爾智家數字化平臺總經理孫丹鳳圍繞《數字化轉型驅動家電行業高質量發展》,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數智部長周陽圍繞《口腔護理行業“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創新探索》,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曹和平圍繞《數字GDP定義輕工未來話語權》,海信集團供應鏈方案總監常生鵬圍繞《AI應用支撐輕工業世界燈塔工廠建設》,亞馬遜云科技制造業專家邴志強圍繞《助力中國制造譜寫“中國品牌”新華章》,北京博雅智慧科技總裁陳雷圍繞《數字化碳中和打造新質生產力》,丹諾德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朱繼榮圍繞《基于消費數據價值變現的邏輯數據編織》,卓豪中國經理王麗君圍繞《數智化IT助力輕工企業運維的探索實踐》,今世緣酒業股份CIO吳布亞圍繞《數字化賦能酒業營銷破題》,今麥郎食品信息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鄒大勇圍繞《食品行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進行了主題報告。大會交流由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助理趙陽主持。
會上舉辦了“共建消費品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啟動儀式”和“聯合共建智能家居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儀式”。
會議同期舉辦了高級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二級/技師)培訓大會。人社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原副主任白璐、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馬真在開班儀式上做指導講話。200余名重點企業的信息技術負責人參加。
本屆大會匯集了全國29個省份的領導、專家和代表。來自15家省市行業主管部門、8家全國性行業協會、7家地方人民政府,23家地方輕工協會(聯社)和事業單位,包括了家電、家具、五金、照明、乳品、眼鏡、生物食品、飲料、鹽業、酒業、皮革、輔具用品、信息技術服務等50多個行業的近600家重點企業和有關單位。會議同期舉辦的智能居家展洽會,展覽面積20000平方米,約2萬人參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