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近日,該局接到企業反映和群眾舉報,對各地上傳的藥品追溯碼開展分析后,發現部分定點醫藥機構在售賣醫保報銷的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阿膠漿時,存在藥品追溯碼重復情況,且均發生醫保基金結算,重復情況大于等于3次的共涉及11個省份的46家醫藥機構。
以公報中列舉的藥品追溯碼“83782950135215362843”為例,僅這一個追溯碼就在一家醫院中被結算了60次。
藥品追溯碼是藥品的“電子身份證”,通常由一系列數字、字母和(或)符號組成,標識在藥品包裝盒的顯著位置,是每一盒藥品從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簽,若在流通過程中出現重復的藥品追溯碼,就存在假藥、回流藥以及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
11月2日當天,東阿阿膠發布聲明稱,東阿阿膠生產的所有復方阿膠漿產品,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嚴格執行一藥一碼。國家醫保局《關于對復方阿膠漿藥品追溯碼重復情況開展核查的公告》中所提及的追溯碼重復現象非公司原因。
11月3日晚間,國家醫保局又在轉載東阿阿膠聲明的公告中的評論區置頂消息稱,“基本排除了企業重復賦碼和不法分子大規模造假的可能性”,并稱“東阿阿膠發揮了打擊欺詐騙保吹哨人的作用”。
國家醫保局還進一步解釋稱,藥品追溯采集數據重復通常有三種可能性:一是生產企業賦碼錯誤,不同的包裝上印上了同樣的追溯碼;二是帶有正常追溯碼的藥品被反復串換,空刷醫保和回流;三是藥品被不法分子造假,貼上了同樣的追溯碼。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基本排除了第一種企業重復賦碼和第三種大規模造假的可能性。
國家醫保局還在評論中稱,將聚焦核查串換藥品,空刷醫保和回流藥的可能性,深入調查為什么同一盒藥物能夠被同一家醫院診所和藥店數十次賣給不同的參保人,或者被不同的機構反復出售,堅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