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系列報道
近日,推進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強調,“中央企業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聯合出海力度,推動高效產能合作,加快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實現合作共贏。”
發揮戰略引領作用
中央企業在“走出去”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央企開展國際化經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業在境外設立了8515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十二五”以來,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總額從2.7萬億元增加到4.9萬億元,年均增長16.4%;營業收入從2.9萬億元增加到4.6萬億元,年均增長12.2%。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額約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70%,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約占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的60%。
此外,在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層面,增長空間不斷拓展,尤其是在推動電力、軌道交通、建材等領域裝備“走出去”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張毅指出,中央企業國際化經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國際化程度偏低,核心競爭能力不強,風險防控體系不夠完善,同業無序競爭的情況時有發生等。
張毅指出,中央企業要高度重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整體規劃,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企業“十三五”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與企業年度計劃、境外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緊密銜接,充分發揮戰略引領作用。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聯合出海力度,推動高效產能合作,加快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實現合作共贏。
加強協同發展
最近幾個月,無論政策面還是企業面動作頻頻,抱團出海已成國家意志,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合作成為大勢所趨。
5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營造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良好區域投資環境,引導國內企業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為支持裝備“走出去”,有關政府部門將進一步下放境外投資項目管理權限,90%以上將采取備案方式進行管理;出臺最新版本“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支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另一方面,裝備行業將實施品牌戰略和打造信用體系。此外,針對裝備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正在推動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國資委日前發布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協同發展,加大海外業務合作力度,倡導有序競爭,避免不規范惡性競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推動國際化經營向中高端發展。
張毅表示,在“走出去”的模式探索創新中,注重加大聯合出海力度,同行業企業要在市場化運作、利益共享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新型業務模式。
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表示,把中國企業的技術、裝備和融資結合起來,采取集團“走出去”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會長、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認為,電力領域“走出去”,不僅涉及到提供設備,還包括施工技術、后續管理等;“走出去”不僅是發電設備,也包括配套的輸變電設備等。“電企應擰成一股繩,整體‘走出去’”。
東方電氣總經理斯澤夫認為,目前全國具有EPC(建設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有1600家,大家一起“走出去”之后,要避免因為互相惡性競爭,再次成為國際笑話。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則表示,核電“走出去”需要國內的企業形成團隊,包括設計院、制造廠家和建設隊伍等,充分利用各家企業的優勢和經驗,共同“走出去”。
從制度設計入手
“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如何形成團隊,企業間的利益如何平衡,應該企業主導還是政府主導?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指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按照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開展合作,企業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制定發展規劃,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
專家表示,央企比較特殊,它們出海很多承載著國家戰略,因此海外市場的統籌、協調、配合由政府出面比較好。
這一觀點在多家央企里也得到了印證。通信行業某央企市場部門負責人表示:“同一個集團內部的二級公司間尚且存在‘集而不團’、各自為戰的現象,更不用說跨集團間的分工協作了,政府必要的牽頭甚至是行政干預都很重要。”
中國中車的成立,背景是南車和北車曾有的十幾年“恩怨情仇”。國資委原副主任邵寧曾表示,國資委也多次協調央企之間出現的投資沖突。而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原局長王曉齊則透露,目前尚缺乏合適的利益分配機制,國資委強調一個原則,誰先進入支持誰。“當然,首先要符合主業,不符合主業的先進入也必須退出;符合主業的,誰先進入支持誰”。
在實踐中,有些央企也會互相達成妥協。據了解,武鋼在加拿大的項目曾被其他國內鋼企看中,后來武鋼總經理親自出面協調,武鋼才順利收購該項目。
業內專家建議,抱團的最高層次在于協同,協同的難點又在于考核和利益。如何以績效考核和利益分配激勵協同,以專業化管理推進協同,國資委作為央企監管和考核機構,理應在制度設計上有所體現。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