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的重大轉變,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11月5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以“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的第十六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江蘇省無錫市拉開帷幕。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和環保企業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美麗中國建設,圍繞美麗中國的熱點環境問題、財政政策與金融創新、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的挑戰與機遇、重大環保工程管理與模式創新以及企業可持續發展與ESG管理等進行深入研討。
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原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王秀峰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對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就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體制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次論壇就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發展轉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旨,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言獻策。”王秀峰表示。
會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楊新芝指出,江蘇省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產出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最低標準。一方面,長期以來積累的雄厚的經濟基礎,可以為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融合推動美麗江蘇建設提供良好條件;另一方面,通過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數字化賦能綠色低碳發展,以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成效不斷激發新質生產力,也能更好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時代的硬道理。
“無錫作為全省唯一獲評生態環境部全國生態環境領域激勵表揚城市。”楊新芝介紹,去年,無錫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首次超過萬億元,占規上工業的41.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到52.3%。同時,各省口河流斷面水質優占比例連續兩年保持100%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等多項生態指標為全省最優。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含氯量、含鋅量持續提高。
楊新芝表示,當前正處于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推進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的寶貴經濟區。江蘇將更大力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動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著力構建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特別是全力支持無錫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匯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綠色動能。將更大力度推進治污攻堅,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融合,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奮力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特別是長江保護和太湖治理等取得新的實質性的進展。堅定不移向質轉型。在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上展現江蘇的擔當作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桂斌圍繞“新污染物的基礎研究與治理難點”作主題報告。
“2022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提到三類新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內分泌干擾物和抗生素等等。近三年,新污染物治理兩次入選十大前沿科學問題。可見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在科技領域、在國家環保領域、國家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等很多方面重要的研究方面。”江桂斌指出。
新污染物治理有哪些難點問題?哪些方面需要加強?江桂斌表示,首先是現在我國缺乏方法體系、標準法規。其次,化合物替代領域基礎研究非常薄弱。他指出,國家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迫切需要基礎研究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表示,要重視陸地生態系統和氣候的相互作用,比如植被生態系統的響應。對于城市雙碳面臨的問題,他認為,有很多措施不一定完全符合雙碳的要求。中國城市地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總量比例達到75%左右。有的地方可能更高,主要來源于城市的經濟、建筑、交通等人類活動影響。對此,要研究城市化的“雙碳”問題。
“全球碳循環既是全球的熱點,也是國家的重大需求,里面的水循環,包括碳循環耦合的碳源、碳匯和減排,我認為,要加強應用基礎跟科學技術創新,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另外,生態水文學的理論方法,里面有很多東西需要結合大家的需求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夏軍說。
夏軍建議,要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交叉和綜合,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以及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來達到生態系統保育建設的雙碳目標,以此推進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
會上,南京大學生態環境標準研究院副院長、博導黃輝教授圍繞“AI賦能水處理科技全景創新的思考”做主題報告。在政策報告環節,邢可霞圍繞“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美麗中國建設”做主題報告。在企業責任報告環節,凌志集團創始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凌建軍圍繞“民營環保企業出海”、攀枝花市眾立誠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就“踐行綠色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做主題報告。
論壇上,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對外發布《中國環保行業ESG發展報告(2024)》。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主任林彬介紹,近三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情況來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22年有36家企業,2024年有57家,信息披露率由26.7%上升到42.2%,整體呈現較快增長趨勢。依據申萬一級行業對2024年5月31日前披露的30個行業ESG相關報告披露率進行統計,A股上市金融行業ESG相關報告披露率最高,其中銀行業披露率達到100%,環保行業位居中位,披露率達到41%。橫向比較,2024年國防軍工、環保、電力設備等行業ESG披露率增長較快,其中環保行業增長超過6個百分點。
“今年論壇最大的亮點是主題鮮明、層次高、針對性強。論壇圍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論壇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兩院士院士以及生態環境領域專家學者重點解讀當前生態環境領域和行業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無論是主題設計,還是推進交流合作,始終圍繞當前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從政策解讀、供需對接、技術合作等方面幫助行業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指出,中華環保聯合會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致力于將環境與發展論壇打造成服務國家、服務行業、服務企業,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交流合作和可持續發展平臺。
據了解,“環境與發展論壇”是2005年由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創辦,前六屆為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原環境保護部主辦,由中華環保聯合會承辦,第七屆以后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是中華環保聯合會創會品牌活動,已舉辦了十五屆,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華環保聯合會是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生態環境部為行業管理部門的環保社會組織,具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咨商地位,擁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觀察員身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