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經報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領導同志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自2022年起,從征集范例、調查研究和宣傳培育三個維度開展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遴選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105家工業行業領軍企業(2022年42家,2023年63家)成為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
根據工作計劃,在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支持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將于2024年11月30日在蘇州召開第三屆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并發布今年的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成果(含企業名單)。
現將研究過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優秀企業成果和案例進行系列報道,構建中國工業碳達峰長效宣傳機制,傳遞綠色低碳理念,為各地方、行業、企業做好工業碳達峰工作,實現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范例參考和路徑借鑒。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是中糧集團旗下的乳業“國家隊”,1999年成立于內蒙古自治區,總部位于呼和浩特,穩居全球乳業十強。2004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碼2319.HK),是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分股。中糧集團是蒙牛第一大戰略股東。
蒙牛在國內建立了45座生產基地,在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建有海外生產基地,年產能合計1400多萬噸,專注于為中國和全球消費者提供更營養、更智慧、更綠色的乳制品,形成了包括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品類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擁有特侖蘇、純甄、冠益乳、優益C、每日鮮語、蒂蘭圣雪、瑞哺恩、貝拉米、妙可藍多、愛氏晨曦、邁勝等明星品牌。在高端純牛奶、低溫酸奶、高端鮮奶、奶酪等領域,市場份額處于領先地位。除中國內地外,蒙牛產品還行銷東南亞、大洋洲、北美等區域的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圖1蒙牛工廠生產線(和林六期工廠)
蒙牛作為中國領軍乳企,緊跟國家“雙碳”形勢,結合“再創一個新蒙牛”發展戰略,設定“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5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雄心戰略目標(以下簡稱“30?50”雙碳戰略),并圍繞生產、原奶、包裝、運輸、產品以及碳抵消6個環節,制定15大關鍵舉措,明確降碳路徑,分三個階段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降碳,積極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截至2023年,蒙牛已擁有3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并被評為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2023年,蒙牛MSCIESG評級躍升至“AA”,為中國食品行業最高等級,并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央企“ESG先鋒100”指數第三名,食品飲料行業第一名。
一、聚焦階段一,狠抓生產端節能降碳
蒙牛“30?50”雙碳戰略階段一為2021至2025年,目標是聚焦生產核心,不斷提高生產能源利用效率、回收富余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碳排放強度下降。
近年來,蒙牛通過管理系統化、技術多元化雙管齊下促進生產環節節能降碳。
管理上,蒙牛充分應用國內外碳排放和能源的相關標準、指南,探索適用性內化路徑,設立高管帶隊的“雙碳”行動推進小組,統籌協調重大政策和戰略規劃;應用TPM工具方法,組建節能降碳團隊實施綠色低碳精益管理;推動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實現自有工廠100%全覆蓋;搭建碳排放“DATA”四維數據系統,制定蒙牛碳排放核算指南,形成指南+監測、核算、報告、審核的“1+4”碳排放MRV體系,實現“核算標準化、標準化核算”,確保碳排放數據質量可控,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
圖2蒙牛“雙碳”行動推進組織架構
技術上,秉承“降能耗,增綠值”的理念,圍繞“探索—試點—推廣”的思路,推動節能降碳新技術應用。自“雙碳”行動啟動以來,依據各業態工藝技術標準,從制備、輸送和使用三方面識別,繪制能源流向圖并辨識重點用能環節,篩選重點方向和優先級,引入數字化節能診斷技術,定量評估節能降碳可行性,已內部探索并輸出200余項節能節水技術和8項節能降碳新技術,實施鍋爐柔性化技術改造、空壓系統供需匹配、廢熱回收利用、設備待機清洗時間優化等節能改造項目年均50項,可實現年節能約3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萬噸。同步搭建技術庫,篩選適用節能降碳技術104項、實踐案例83例和內部優秀案例11例形成專屬技術庫。
同時,蒙牛重點在能源結構優化上強化綠色低碳轉型,注重可再生能源應用。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和地區條件科學推廣分布式光伏,提升裝機容量,并通過污水厭氧處理沼氣回收、生物質鍋爐應用、綠色能源外購等措施優化能源結構。截至2023年底,蒙牛綠色蒸汽使用占比已超17%,綠電交易量1082萬kWh,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超過22MW,年發電量約為2200萬kWh,可實現減碳超12000噸。蒙牛已設定光伏推廣目標:計劃至2025年底,光伏裝機容量較2022年增加40%。
二、延伸上下游,引導產業鏈協同降碳
在產業鏈協同降碳方面,蒙牛按照“引導—協同—主導”三個進程,聚焦牧場、包裝、運輸有序推進綠色低碳化。
(一)牧場端
1.節能降碳綠色化運營
牧場排放量占到乳品整體排放50%以上,蒙牛合作牧場1000余家,專門設立奶源事業部引領牧場降碳減排,總結出“管理優化牛群結構、調整飼料成分結構、優化糞肥管理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4個主要降碳減排方向,近三年平均每年實施的節能降碳項目都在100余項,年可實現減排約18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
圖3蒙牛合作綠色牧場
2.種養循環低碳化養殖
蒙牛協同上游原奶重要供應商中國圣牧、現代牧業設立“雙碳”目標,在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上將減碳融入原奶碳排管理和各運營環節,協同推進低碳牧場建設,按照“飼草種植—奶牛養殖—牛糞處理—沼氣發電—沼肥還田”的綠色循環模式,利用光伏和沼氣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打造“牧光互補”“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牧場。現代牧業榮獲北京低碳農業協會全國首家“低碳牧場創新示范基地”榮譽稱號。
圖4蒙牛合作牧場糞污處理綜合利用(沼氣發電—沼肥還田—沼渣墊料)
圖5蒙牛合作牧場“牧光互補”
3.植樹治沙生態化發展
蒙牛支持上游供應商中國圣牧“【種養加】減碳、【農林草】固碳”的雙元驅動發展戰略。截至2023年底,中國圣牧已在中國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種樹治沙超過9800萬棵,綠化沙漠200多平方公里,用“天人一理,萬物一體”的中國智慧,在人類禁區闖出一片有機奶業新天地,將荒蕪沙漠變成“綠洲銀行”,締造了全球首創沙草全程有機循環產業鏈,大規模地開發出“防風固沙、種草養牛、牛糞還田”的循環經濟模式。這種“種養結合、糞污還田、有機循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模式”,入選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
圖6蒙牛、圣牧聯合推進烏蘭浩特沙漠有機牧場綠化進程及效果
(二)包裝端
包裝端碳排放也是乳品碳足跡中不可忽視的影響,蒙牛踐行“4R1D”綠色包裝策略(Reduce-Recycle-Reuse-Renew-Degradable),積極與行業領先的包材供應商聯合研發低碳包裝,設定淘汰對環境不友好的塑料、減少化石基原生塑料、再生物料使用、包裝可回收再生可降解、產品包裝末端回收等定量目標,力爭在2025年完全消除PVC、EPS在產品包裝上的使用。目前已通過工藝升級,取消PET塑料材質瓶標,實現“減塑”;采用半透明白色瓶身設計,去除油墨使用,實現“減墨”;優化包材結構,將PS材質變更為PP材質,實現更“易回收”。蒙牛綠色包裝應用典型案例有特侖蘇植物基蓋、優益C340/330裹包膜產品全面應用PCR、每日鮮語紙板屋頂包、低溫96杯酸奶PP周轉箱等,并推出優益C(100ml)無標簽產品—蒙牛優益C0蔗糖系列,裸瓶減碳約46%。蒙牛綠色包裝行動榮獲黃金設計原則最佳實踐案例“杰出貢獻獎”,并入選中國《消費品行業可持續包裝管理體系與最佳實踐案例集》。
圖7蒙牛綠色包裝行動榮獲黃金設計原則最佳實踐案例“杰出貢獻獎”
(三)運輸端
蒙牛物流運輸網絡覆蓋廣泛,涉及上游原輔料運輸和下游產品運輸。運輸低碳化從運輸路線、運輸結構、運輸動力三方面,著重推進路線智能優化、運輸結構優化、燃料清潔化、低碳化。
在運輸路線優化上,采用數智化物流,為每輛運輸車輛配備GPS定位系統,集中調配,及時調整,減少中間停靠,實現高效運輸。
在運輸結構調整上,試點公轉鐵、公轉水、空轉鐵,推廣應用低碳工具,提升低碳運輸比例。2023年,常溫品類設計鐵運11條班列,海運11條精品航線,累計發運269萬噸產品;鮮奶運輸開展中長距離“空轉鐵”試點,累計里程約113500公里。
在運輸動力替代上,廠內運輸已實現100%電氣化,廠外引導牧場新能源車投入,2023年,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正式啟用新能源鮮奶運輸車,一座日產奶30噸牧場采用新能源鮮奶運輸車后,全年可比燃油車減少碳排放約63噸。截至2023年底,已推廣10%的燃油車更換為新能源車,年可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5萬噸。
三、應用信息化,建設全數智工廠
“雙碳”發展還要依賴信息化、數字化提效,蒙牛建有智慧能源系統,按照“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管理模式,設計自下向上的“端-邊-云”三層系統架構,端側對應產線可實現能源數據的采集、分發和實時計算,邊側可實現工廠級數據的計算、監控和報警等功能,云側對應集團級可實現“端-邊”的能源統計、分析、預警,通過信息化工具指導集團節能降耗工作。同時,配套開發了碳排放管理系統,搭建“數據收集-排放核算-數源審核-報告生成”四步一體化線上平臺,統一核算過程,規范核算報告,強化三級審核,并能有效整合工廠數據,多角度呈現指標變化趨勢,幫助分析挖潛,為決策提供依據。
圖8蒙牛智慧能源系統架構
蒙牛工廠生產線均已實現自動化,近年在智能化上持續改善。2023年,借鑒自身經驗,蒙牛自主設計建設了全球首座乳業全數智化工廠—寧夏工廠,也是一座5G+立體化、效益化、高效化、智能化一體的“綠色智慧”工廠。該工廠實現了“三個一百”:即100名員工、創造100萬噸年產能、實現100億元年產值,刷新了全球乳業最高年度人效比的紀錄。
圖9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百名媒體人以及來自德國、泰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KOL探訪蒙牛寧夏工廠
在這座“超級工廠”中,蘊藏著眾多通向高效能的數字密碼及高效能整套方法論。其中包括智慧生產所依賴的數采、MES、運營指揮“三大平臺”,在線排產、在線付料、在線檢測、在線運維、在線決策等“五個在線”,形成智慧采供、智慧能源、智慧生產、智慧檢驗、智慧物流和智慧園區等6大智慧平臺,以此來徹底打通3個全鏈條的全數智化升級,對比同型工廠,能耗整體可降低43%,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可降低50%以上。
蒙牛寧夏工廠榮獲2023年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榮譽稱號,并獲得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授予的“乳制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榮譽稱號,為乳品制造行業智能制造轉型引領方向。
圖10蒙牛寧夏工廠智慧駕駛艙
四、實施碳中和,打造低碳示范標桿
在“雙碳”戰略推進中,蒙牛還制定了低碳示范標桿行動,圍繞牧場、生產、產品設立“三零”標桿試點目標,以自身減碳為宗旨,適當運用碳抵消機制,遵照國際、國內相關標準,科學塑造零碳產品、零碳工廠、零碳牧場,以點帶面,引領綠色低碳發展。蒙牛已創建2家零碳工廠、5款零碳產品、2個低碳牧場和1個低碳產業園區。
在碳足跡評價上,蒙牛依據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規則,已核算覆蓋全部品類的典型產品碳足跡,并嘗試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已邀請第三方機構完成15款產品碳足跡核查與評價,為下一步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累實踐經驗。
五、投身標準化,樹立行業標法影響
(一)內部建標
對標國際、國內相關標準、指南,探索適用性內化路徑,以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三可”原則為宗旨,研究形成蒙牛碳排放核算指南,衍生“1+4”標準化文件,指導、規范碳排放監測與核算。
(二)外部引領
近年來,作為乳業排頭兵,蒙牛積極發揮實踐優勢,研究制定并發布實施的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技術標準共計11項,其中牽頭制定1項行業標準、2項團標,參與制定了2項國標、2項認標、1項地標、3項團標。今年又成功立項2項認證認可行業標準,正在研制中。
未來,蒙牛將繼續錨定“30?50”雙碳目標,外引內延,不斷探索創新,練好內功,嚴控生產端碳排放,做好引領,帶動產業鏈協同降碳,推動乳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實現乳業凈零目標貢獻力量。
圖11世界奶業大會蒙牛聯合行業協會、產業鏈、國際組織代表共同發起“全球乳業凈零排放”倡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