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遼寧省作家協會指導,由大連外國語大學主辦的“東北亞作家工業文學論壇暨交流活動”在大連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蒙古國的作家代表與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的“東北三省一區”的中國作家代表共赴文學之約,圍繞“文學表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研討交流。這是遼寧省作家協會與大連外國語大學合作創建遼寧文學海外傳播中心后舉辦的第一個國際性重要學術活動,是省級作協與大外聯手邀約東北亞作家的首次嘗試。
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遼寧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周景雷在開幕式致辭和講話,中國作家薛濤以《我們的文學地圖》、日本作家茅野裕城子以《互相理解彼此的文字》為題代表中外作家發言。開幕式由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劉風光主持。
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在致辭中介紹了建校60年來在中華優秀文化傳播方面的專業優勢和取得成績,表示將依托海外孔子學院和遼寧文學海外傳播中心,為遼寧文學出海提供傳播載體,為遼寧作家參與國際文學活動提供語言支持,培養留學生等文學外譯新力量,為東北亞文學的溝通交流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她表示,中國與俄羅斯、日本、韓國、蒙古國從古至今多民族交往密切,文化上緊密關聯,在文學創作上彼此關照,人民的相互認知、理解和交流,更多依托文學。近年來,新東北文學逐漸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文學概念與學術話題,這次會議就是要共同研討東北亞工業文學的賡續與新變。她希望本次活動能夠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在歷史與現實、傳承與新變、守正與創新的互動中不斷挖掘和闡釋東北亞工業文學的深刻內涵,以切實的文學表達與文學創作提供對文學與社會的雙重影響,努力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共同建設好東北亞地區命運共同體。
遼寧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周景雷在講話中表示,遼寧作家作品的海外傳播已有豐厚的基礎,一大批“遼字號”精品已被譯為英、法、韓、日、俄、阿拉伯、波斯、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十余個語種在國外出版,一大批作品被改編成網劇、動漫、網游等發售到國外,遼寧文學正在積極走向國際社會,在世界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遼寧是共和國工業的奠基地,也是新中國工業文學的發源地,今年遼寧省作家協會提出了新時代遼寧文學“火車頭”創作計劃,就是鼓勵作家書寫新時代工業化背景下的情感和精神、故事與傳奇。他指出,希望通過此次五國作家文學交流活動,展現東北亞文學的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融合;希望通過深入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以文會友、以友輔文,加深作家間的文學共識;希望通過大連外國語大學的堅實平臺,扎實做好優秀文學作品“走出去”和“請進來”工作。
在主旨發言環節,圍繞“文學表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中國作家代表津子圍以《每個人都是一條河》、日本作家代表茅野裕城子以《旅途與創作》、韓國作家代表郭孝桓以《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夢想》、蒙古國作家代表貢?阿尤爾扎那以《東北亞區域與文學思維之聯系》、俄羅斯作家代表以《我們理想中的世界》為題闡述了個人的文學觀點。
在中外作家交流環節,五國作家以“圓桌研討”的形式,分別就“個人話語與公共文化經驗”“交流與互鑒:文學作為一種方法”“工業生活與文學表達”三個分話題進行了深入溝通,并與大外師生進行互動。
遼寧,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是東北地區唯一的陸海雙重通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是連接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去年,遼寧提出了打造新時代“六地”的目標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文化交流也是開放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6月,遼寧省作協依托大外的資源和地域優勢,積極主動融入振興主戰場,與大連外國語大學聯合成立了“遼寧文學海外傳播中心”,構建文學創作、多語種翻譯、圖書出版、海外推介全鏈條,使其成為中國與東北亞國家文學交流的窗口,為東北亞國家的文學作品“走進來”和中國作家作品的譯介傳播建立穩固的“文學港”。
參加本次活動的遼寧作家代表是老藤、孫惠芬、薛濤、津子圍、林雪、張魯鐳、馬曉麗、素素、劉東、銀月光華;吉林作家代表鄭風淑;黑龍江作家代表楊知寒;內蒙古作家代表海勒根那。遼寧省作協一級巡視員孫倫熙、黨組成員王文軍,大連外國語大學相關職能部門、院系負責人及師生,大連文聯領導及大連作家代表等共3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韓麗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