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秦紅艷)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與服裝設計專業,獨立學者,廣西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北京法布絲家居藝術顧問。2014至今,她致力于收集整理西雙版納地區天然染料植物品類,深度挖掘西雙版納各少數民族植物染色技藝。其《草木染百色》《拓印森林》《森林祭》等作品先后入選云南省博物館、COP15資佰、鴻雁雙個展全國巡展、中國絲綢博物館第二屆天然染料雙年展、第十二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第三屆國際天然染料雙年展。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處得來的,和植物接觸久了,它會無意識地向你透露一些信息,自然能夠為人生的終極生命問題提供答案,離自然越近,也就離我們自身的完善越近。
鴻雁大學學的是染織與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2009年她第一次到西雙版納,做阿卡人的民族服飾的研究與田野調查。后來鴻雁拜哈尼族阿皮為師,學習用最傳統的手法制靛。
2014年她移居到西雙版納,從事草木染和少數民族紡織的研究,從遠離城市的浮躁喧囂,到融入熱帶雨林,發掘草木與顏色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鴻雁與雨林的深入交流,最終達成了與大自然無邊界的生活方式。她說,這是個真實到讓人恍惚的美好過程。
鴻雁從原住民的生存智慧里攝取自然知識,深入他們的林子,在他們提供的原始科學依據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試驗、收集和整理。在無數次反復試驗中,她看到了生命形式從草木本身轉移成色彩的蛻變過程。從此,仿佛她的生命也經歷了一場蛻變,像顆被風吹來的種子落地生根發芽,與大自然中其他的物種一起生長,學會了從自然界季節變換找規律,破譯了草木與顏色之間的一個又一個密碼,于是誕生了《草木染百色》纖維裝置作品。
《拓印森林》,用她自己的方式制造一片森林,然后移動這片森林治愈更多想要卻不能到達森林的人,修復他們與森林疏離了的關系。
這幅作品在大自然中完成,從采集到制作要在葉片水分沒有流失的時間內完成,必須帶著工具前往不同海拔的森林,席地而坐,就地捶打,這種類似行為藝術的創作方式吸引觀眾們參與,識別和尋找植物的過程調動了他們對于植物的記憶,鴻雁特別享受這種類似集體創作的瞬間。
紫莖澤蘭是鴻雁使用的染料中,唯一不受季節影響的植物。一位科學家說用紫莖澤蘭染色,可以幫助清理外來入侵物種。
草木染作為她的一種工作生活的方式介入進熱帶雨林,使她獲得蛻變重生,這種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幸福感。是鴻雁創作的作品靈魂。
在鴻雁創作的《天》《地》《萬物》的基諾族織錦中,她得到了某種身份的驗證;參加民族植物學的泰斗裴盛基教授的團隊一起做竜林修復的工作,又把她這種似乎詩意性融進了科學中,收獲了文學的浪漫,也收獲了科學地嚴謹。
草木染,是工作、是生活、是她與熱帶雨林相處的方式,也是鴻雁在這個大工業時代的護身符和生命最好的棲息場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