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中國第一座水電站誕生地探秘,到首鋼園領略昔日煉鋼高爐與今日滑雪大跳臺精妙融合,去奶業制造基地發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轉化……眼下,工業旅游頻頻出圈,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推動工業遺址的旅游活化利用、工業生產的旅游場景展示、工業科技的旅游沉浸體驗。為推動工業旅游創新發展,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的“天工開物”2024年工業旅游推廣活動近日在廣西柳州舉辦,為工業企業和旅游景區搭建了交流展示平臺。
生產線上看風景
硬核工業邂逅“詩和遠方”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活動現場,與會代表圍繞廠區變景區、遺址成地標、工業生產線變旅游風景線等介紹了經驗做法。
湖南工業有著百年歷史,這里有鋼筋鐵骨之形、五彩斑斕之色、工業璀璨之火。如何變“老廠房”為“新地標”,變“工業硬實力”為“文化軟實力”?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與全域旅游推進處(紅色旅游指導處)副處長劉禹介紹,近年來,湖南旅游與工業“牽手”,推出“新玩法”——廠區即景區,打造“工業智造”風景線;遺產變熱點,營建“工業遺址”風景線。其中,湘鋼文化園以游客體驗為出發點,通過水藝館和青年林景園兩大網紅景點,從傳統鋼廠蝶變為“數字賦能”的智慧工廠景區。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從田間地頭到牧場車間,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游客可以走進生產車間,親眼見證乳制品生產全過程,還可以通過AR、VR等設備沉浸式觀覽乳文化故事。
“‘來了還想再來’是許多游覽過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游客的共同感受。”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經理黃成說,伊利形成了工廠即樂園即活態博物館、生產場景即旅游風景、品牌產物即旅游商品的全新旅游發展體系。伊利自開放工業旅游參觀至今,累計接待游客近3億人次,其中呼和浩特市本地客群占比超過60%,工業游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休閑新方式。
螺螄粉是西南工業重鎮柳州的“出圈”密碼。近年來,柳州將一碗螺螄粉串起工業生產線和旅游風景線。在柳州市螺螄粉產業園里,游客不僅可以參觀袋裝螺螄粉生產流程,還能夠體驗螺螄粉制作過程,品嘗一碗地道的螺螄粉。
“我們把廠區變景區,增設了螺螄粉綜合展示中心、螺螄粉自助體驗餐廳、文創展示區,并推出了‘螺螄粉+紫荊花’‘螺螄粉+汽車’等文創產品,持續豐富游客體驗。”廣西螺霸王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文玲介紹,為讓更多人了解螺螄粉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生產工藝,公司還推出了“絕技之腌筍”等精品研學課程。
秀出融合新成果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動工業旅游與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研學教育等融合發展,一系列融合探索成果在此次活動中得到集中展示。
在不少年輕游客眼中,到成都就一定要去“東郊記憶”打卡。從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到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再到“東郊記憶”,工業廠區逐漸“蛻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郊記憶’正持續布局‘數字化、音樂+、新消費’場景,深入踐行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理念。”成都東方正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景區運營服務中心負責人李芷萱介紹,園區緊盯以新國潮、新文創為特征的新消費趨勢,個性化消費已經成為東郊記憶的一大特色。“蜀宴賦是一個原創沉浸式‘漢唐宋文化’餐秀,一個僅有168個座位的消費場所,開業3個月便接待游客3萬人次。此外,園區還鼓勵引入首演、首秀、首展活動,推動首店經濟立體化發展。”
“青島啤酒的工業旅游始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獨具啤酒特色的文旅商娛發展體系。”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方介紹,在青島啤酒博物館里有啤酒體驗的“N種玩法”,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環境和互動娛樂設施,參與劇游、夜游,還可以品嘗用百年啤酒酵母制作的面包。“比如,在劇游《覺醒的釀造師》中,游客可以以青島啤酒釀酒師的身份進入實景游戲,切身體會百年前的老廠房風云。”
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琰認為,工業旅游正在從“說走就走”的走馬觀花轉變為“蓄謀已久”的沉浸體驗,工業旅游的發展要從城市更新中的空間展示利用轉變為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沉浸式場景。
共謀發展新機遇
活動中,有關人士圍繞如何讓工業旅游可看、可玩、可學、可購,更好滿足群眾文旅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強旅游業發展新動能等深入交流,聚力推動我國工業旅游蓬勃發展。
“雖然我國工業旅游仍面臨技術裝備與數字產業更新迭代、供需關系不平衡等諸多挑戰,但是工業領域蘊藏著區別于傳統旅游業的獨特資源,可以成為未來旅游發展的‘富礦’。同時,旅游業也能為工業發展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創新性和增長點。”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龔憲說,要創建新場景,以工業資源賦能旅游發展;把握新機遇,系統推動工業旅游提質增效;培育新動能,以文化科技融合推動產業發展;創造新價值,以工業旅游助力弘揚工業精神。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張振祥介紹:“目前,全省已評定兩批40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每條線路均包含2個以上制造業企業。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做好工業旅游資源的培育認定、創建升級、宣傳推廣等工作。”
“在培育國民美食柳州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方面,我們立法出臺了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規范柳州工程生產經營活動,發布地方標準,規范柳州螺螄粉文化旅游服務。”柳州市副市長盧柳屏說,柳州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推動工業旅游出彩出新。
針對“工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則認為,工業旅游將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精神動力,也將在加強工業科普的同時為工業建設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策劃工業旅游活動需要亮點、熱點、賣點,可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打造“可觀、可玩、可學、可購、可閑”的新景區、新業態。
工業和旅游,一個是國之重器,是經濟發展壓艙石;一個是民之所樂,是民生消費主力軍。文旅和工信兩系統將深化協作,讓更多國之重器和民之所樂深度融合、創新發展,讓更多新時代的“天工開物”成為樂民利民、惠企強企的工業旅游精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