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王凱班組”在工作現場作業。
致力于中藥現代化的天士力制藥集團,產能、利潤、利稅一直以來均居天津市工業企業前列。效能來自何處?中國工業報記者近日走進該集團生產車間尋找答案。
技術研討會激活創新思維 生產現場,機聲隆隆,生產線上各個工序的“楊春艷班組”的員工們正在專注地忙碌著。
80后共產黨員楊春艷所帶領的“楊春艷班組”負責集團3條自主研發包裝生產線,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將手工操作轉為自動化,產能一下子提高33%。
該班組每月舉辦一次研討會,研究技術革新方案,激活創新思維。每年生產進入七八月份之后,空氣濕度加大,顆粒粉塵黏附在設備上,影響軸承傳動。經過班組成員討論,“技術特工”阮臣反復試驗,在軸承位置增加了氣管,避免粉塵飄落黏附,排除了故障點,提高了日產能。
技術革新降低設備停機率
生產線24小時作業,設備是否高效穩定,責任在維保,設備維護部包裝維修班“王凱班組”,靠技術革新延長設備壽命,提高運作效率。
王凱是天津市政府技術能手、有特殊貢獻的技師。“他平時忙維護,閑時搞研發”,近年來,王凱對集團自主研發的3條包裝生產線進行了多項技術革新,使生產線主要設備的停機率較初期降低了40%。
對進口設備,王凱同樣大膽革新。集團一條意大利進口生產線,泡罩裝盒機的內包裝自動續料一分鐘手工上料3次,王凱想辦法將之改為每隔2小時自動上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該班組還在包裝車間率先使用了“TnPM全員生產維護”體系,使PM工作由靜態保養轉變為行之有效的實時動態保養。設備故障停機率始終維持在0.3%以下,起到了標桿表率作用。通過組織“TPM”提案活動,實施技術創新改造,每年提高產值、節約維護費用及人工、材料成本共計30余萬元,妥善地解決了制約產能提高的瓶頸問題。
34個班組展開創新競賽 天士力制藥集團實行技術導師制,富有專長的老技工任導師,為新員工做崗位技術培訓,也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一批批新員工由此成長起來,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創新能手。
據了解,在“個人帶動班組,班組爭當標桿”口號的帶領下,天士力制藥集團今年已在分布國內外的34個班組展開技術創新競賽,他們通過制度設置,激活班組技術創新能力,凝聚員工士氣,讓平凡崗位發出的創新光芒更加璀璨。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