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綠色發展在行動
“黃石、鎮江兩地主動轉型,搶抓機遇,在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方面先行先轉,成效是顯著的,對重化工特征明顯的城市轉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要認真總結,在全國更大范圍推廣兩地發展經驗。”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院士專家一行在湖北黃石、江蘇鎮江調研時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要盡快實現綠色轉型,黃石和鎮江的經驗值得推廣。
為加快推動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發揮中國工程院院士及有關專家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強部分試點地區、重點工業企業綠色發展相關的技術、政策交流,12月1~5日,工信部聯合中國工程院在湖北省黃石市、江蘇省鎮江市開展了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院士專家行”活動。針對黃石、鎮江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殷瑞鈺院士、邱定蕃院士和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北京科技大學倪文教授等專家提出了具體解決思路和技術路線,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多地謀劃工業綠色轉型
為探索工業發展與節能減排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綠色轉型模式與路徑,工信部在全國篩選了一批重化工業特征明顯、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級市,啟動了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工作。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湖北黃石、安徽銅陵、江西鷹潭、山西朔州、內蒙古包頭、遼寧鞍山、河南濟源、河北張家口、四川攀枝花、甘肅蘭州、江蘇鎮江等11個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已全部批復。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了解到,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工作以地方為主體,通過完善政策配套體系、加強機制模式創新、強化監管執法等,推動存量優化提升和增量升級帶動,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在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排放水平、工業結構調整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全國率先實現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探索建立具有推廣意義的轉型路徑和模式。
黃石鎮江率先突破
近年來,湖北黃石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力推動黃石工業綠色轉型發展。今年4月,黃石市出臺了《振興黃石制造加快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以有力措施支持工業綠色轉型升級。
“十二五”以來,黃石市累計投資600多億元,先后實施了湖北新冶鋼鐵鋼升級改造工程、大冶有色30萬噸銅加工清潔生產示范項目等一大批重大改造項目,提升了傳統產業的規模總量和發展質量。與此同時,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黃石形成了以湖北新冶鋼、華新水泥、大冶有色為代表的綠色發展模式。湖北新冶鋼模式,即利用信息技術對生產全過程實行動態化數字管理,其核心是從特鋼行業的特色和自身個性化需求出發,從低成本和風險控制的角度,對能源資源消耗、市場訂單需求、庫存以及物料、產品成本等情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動態化管理,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并對市場價格進行監控,在成本明細化的基礎上,實行價格市場化,在創造客戶價值的同時,實現盈利。華新水泥模式,即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其核心是通過協同化技術將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達到再利用目的。通過處置平臺將城市垃圾、市政垃圾、水面漂浮物、工業廢物等作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和原料。大冶有色模式,即始終將循環經濟的“3R”原則落實在礦山、冶煉生產全過程,進行礦產資源綜合再利用。
“十二五”以來,鎮江市力推新興產業發展,形成了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六大新興產業體系,在以江蘇恒神為龍頭的新材料、航空航天、特種船舶等領域位居全國領先水平,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動力。2014年,鎮江市新興產業銷售占全市比重達45.1%。
圍繞率先成為全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的目標,鎮江市立足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三條主線,努力打造五大工程(高端產業集聚基地、清潔生產示范基地、循環經濟發展基地、生態修復樣板基地和工業綠色轉型發展云平臺),工業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
江蘇索普集團投資近5000萬元,采用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工藝最先進的荷蘭荷豐改進型克勞斯硫回收工藝,擴建公司6000噸/年硫回收裝置,建成后索普甲醇硫化氫尾氣處理率達100%,實現全部回收,硫回收率超過99.99%。大亞科技集團堅持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相結合,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模式。
院士專家建言獻策
與會院士專家普遍認為,黃石、鎮江市開展的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工作,思路清晰、任務明確、措施到位、成效顯著、亮點突出,率先有所突破。
徐德龍指出,兩市從上到下,思路清晰,主動作為,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黃石市的鋼鐵、水泥、建材等傳統支柱工業進步很大。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能耗降低很快,產業鏈條延長,產品結構也在積極調整,循環經濟起步好。新興業態興起,集成電路、環保產業、零部件產業等得到快速發展,抓住了未來轉型的增長點。與此同時,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正逐步增強。他對黃石市工業綠色轉型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在轉型發展規劃中增加建設“工業文明和工業文化展示基地”。二是加強不同行業之間的循環協調、集約發展。三是企業生產原料要均質化,生產過程要低碳化,還要注重制造服務化。
徐德龍表示,鎮江市作為工業綠色轉型先行城市代表,近幾年,率先轉型,盡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鎮江發展態勢穩中向好,正收獲著工業綠色轉型的紅利,為下一步的轉型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前我國推進工業綠色轉型、提質增效迫在眉睫,鎮江要總結經驗,方向要更明確,政策要進一步深化。他對鎮江工業綠色轉型提出建議,一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要打破行政區域、行業間隔,要用更開闊的視野來推進轉型發展。工業綠色轉型要與城市、社會轉型相結合,協調發展。二是要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三是鎮江“中國電能云”、“生態云”平臺建設實現了綠色管理智能化,提高了綠色發展水平,要繼續做好大數據中心建設。
四舉措力促綠色轉型
近年來,工信部圍繞促進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持續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在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8%,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5.8%,“十二五”前四年能耗、水耗分別下降了21%和31.9%;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30%以上。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楊鐵生表示,近期,工信部集中力量編制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重大舉措,即將印發實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綠色理念,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綠色制造體系,力爭率先實現《中國制造2025》綠色發展目標。其中,重點推進四項任務:
一是實施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抓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和基礎工藝綠色化改造,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
二是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重點實施工業固體廢物規模化、高值化利用,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進產業綠色協調鏈接,發展再制造產業,培育一批再生資源骨干企業和集聚區。
三是推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示范。突破節能關鍵技術裝備,提升重大環保技術裝備,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適用技術裝備,開展示范應用,組織綠色制造技術產業化專項。
四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標準為引領,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為重點,以綠色制造服務平臺為支撐,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推行綠色管理,強化試點示范,大力提升綠色制造基礎能力,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楊鐵生表示,區域綠色轉型試點工作對于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意義重大,此次“院士專家行活動”通過院士專家的實地研判會診,對于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他表示,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對地方來講是探索創新,沒有成熟的模式和路徑可以參考。試點地區要從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從重點產業戰略性調整、從政策標準落實等各個方面給予考慮,認真落實實施方案,圍繞以節能環保標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規模化合同能源管理改造模式等機制模式創新等積極開展探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