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過午飯后,位于合肥市包河區高速·尚闔院施工現場的“工友之家”里,便開始熱鬧起來。趕在下午出工前,工友們有的在此喝水,有的稍作休息,有的給手機充電,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笑風生。
“工友之家”是安徽交控建工集團堅持黨建引領發展,通過全面分析行業主管部門、業主、勞務單位、工友及集團自身全生產鏈各方需求而打造的黨建品牌平臺。
借力“工友之家”,安徽交控建工集團構建出黨建和生產經營的融合平臺、黨建與工友同心的服務平臺、黨建和企業文化的宣傳平臺,進一步融合“鏈”上資源,不僅回應“鏈”上各方關心關切,同時幫助工友們了解方針政策、提供休憩環境、暢通溝通渠道、提升技能水平、維護勞動權益、豐富業余生活等,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滿意度。
午休時間,工友們在“工友之家”歇息。
“把‘工友之家’設置在項目建設現場的中心位置,為的就是給大家節省時間,方便大家出入。”項目施工管理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工友之家”在合肥高速·尚闔院正式投用,雖然時間不長,但已在工友群里廣泛傳開。
徑直走入高速·尚闔院施工現場,只見一抹鮮艷的紅色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工友之家”十分奪人眼球。
推門而入,只見約20平方米的空間精致又溫馨,里面不僅有空調、洗手池、飲水機,還有報刊書籍、應急藥箱和維修工具,設施一應俱全,不時能看到工友們進進出出。
說起“工友之家”的好,瓦匠程師傅止不住地豎起大拇指,“渴了過來喝口水,累了過來打個盹,跟在家里一樣。”
“工友之家”里飲水機等設備一應俱全。
“原來沒建‘工友之家’時,施工現場就是那種簡單的板房休息場所,條件確實比較簡陋。”項目施工管理相關負責人直言,建好“工友之家”后獲贊無數。
除了當好“娘家人”,解決好工友們“休息難、吃飯難、喝水難”的問題,給大家伙提供一個歇腳的地方,他們還在打通服務工友的“最后一公里”上,建立了更為暢通的信息公示、信訪舉報、交流溝通渠道,延展“工友之家”的“幸福空間”。
有個故事記憶深刻。今年年初,幕墻班組小工李木林因妻子生病急需回家,此前與班組長約定工錢240元一天,外加20元伙食費。但因未完成工作量,班組長只愿按240元一天結算。
就在李木林無助之時,他想到“工友之家”的維權告示牌,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掃碼聯系項目部。沒多久,黨員張杰接到反映后便迅速行動,約談幕墻老板。最終經三方協商,確定按260元一天結算,且要求本月底前到賬,李木林得以全額拿到工資,心中的大石頭也落了地。
“你堅守著城市,城市也守護著你。”在張杰看來,這就是雙向奔赴,“工友們在哪里,服務就跟到哪里,‘工友之家’建設的初衷,就是傳遞溫度。”
位于項目現場中心位置的“工友之家”。
驛站建好,更要管好。早在2023年9月,安徽交控建工集團便在阜陽紫陽華苑項目啟動了“工友之家”的創建試驗,并于當年10月編制了試驗手冊并正式建成,并不斷延長“工友之家”的服務半徑,開展了醫療體檢、慰問鼓勁等活動,為項目黨建可復制、可推廣奠定了基礎。
“通過為工友提供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貼心服務以及關愛工友生活的一系列措施,成功打通了服務工友的‘最后一米’,切實為工友們帶來了便利與關懷。”阜陽市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市建筑業監督管理處處長鈕扣表示,“工友之家”的建設不僅優化了企業和工人之間的溝通橋梁,還充分發揮了黨員在施工現場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了項目部作為橋頭堡的作用。
工友們在“工友之家”前排隊領取福利。
一個“工友之家”,溫暖一群人。目前,安徽交控建工集團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11處“工友之家”,是安徽交控集團領導包保黨建品牌,在維權保障、工友關愛、夢想助力等方面成果卓著,每日累計服務工友達3000多人次。
同時,“工友之家”品牌效應也逐漸顯現,聚合功能不斷增強,安徽交控建工集團先后榮獲安徽省優秀市政施工企業、安徽優秀建筑業企業、合肥市市政工程行業優秀企業等榮譽,多個項目榮獲“智慧工地”“綠色工地”“省標化工地”以及“紅色工地”試點、“平安工程”冠名等。
隨著“工友之家”覆蓋面逐步擴大,如何讓其運行得更好、作用發揮得更大?安徽交控建工集團給出了答案:在項目現場設立黨員示范樓棟、開展“工匠勁旅”勞動競賽、創新研發碼上投訴小程序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國有企業,安徽交控建工集團黨委將堅持黨建引領發展,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以“工友之家”平臺為抓手,匯起一道光,融通產業鏈資源,構筑生產經營硬支撐,從而讓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對黨建產生更強的“粘性”,照亮服務工友的“最后一公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