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11月22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的新產業領航標準化論壇綠色低碳分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勝利召開,論壇主題為“從標準到行動: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與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尤勇一級巡視員、電子標準院陳大紀副院長出席會議。
標準是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基礎,《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綠色低碳領域頂層設計文件,都將標準化工作作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基本手段。
尤勇指出,近年來,工業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標準在有效支撐實現工業碳達峰目標、推動新型工業化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還有不少差距,下一步工信部將實施標準急用攻堅、標準創新引領、標準提升更新三個行動,加大碳達峰碳中和、資源綜合利用、綠色新動能、綠色制造等標準供給,加大宣貫力度,全面提升綠色低碳標準效能,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尤勇一級巡視員
陳大紀在致辭中表示,電子標準院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低碳標準總體組秘書長單位、電子行業標準化部委托機構,始終以標準化工作為核心,支撐發布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牽頭制定《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等基礎共性和電子行業綠色低碳標準200余項,支撐了綠色制造體系、工業節能監察、能效“領跑者”等一系列政策落地。
“但當前綠色低碳標準化內外部形勢均面臨挑戰。國際上,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先后出臺歐盟新電池法、歐盟碳關稅、美國清潔競爭法案等綠色法案,其背后邏輯就是以標準為技術基礎的新型貿易壁壘。國內方面,我們當前處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任務部署、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關鍵階段,面臨先進急需標準供給不足、現行標準更新滯后以及企業知標、學標、對標、達標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陳大紀強調。
陳大紀表示,在綠色低碳標準化內外部形勢均面臨挑戰之際,電子標準院舉辦此次論壇,希望構建一個綜合性平臺,研究國內外綠色低碳政策動態、討論標準化需求、宣貫重點標準、分享典型經驗做法,發揮好標準最大價值,全面支撐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陳大紀副院長
標準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任務部署、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雙控”轉變的關鍵支撐。近日,由工信部節能司提出,電子標準院牽頭的《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綠色工業園區評價通則》《零碳工廠通用要求》等綠色低碳關鍵基礎標準取得了重要進展,會上,還舉行了工業綠色低碳標準升級行動的啟動儀式,共同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標準制修訂工作。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陳占明副院長、電子標準院趙立華博士,潘京津博士、北京理工大學張永冀教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想集團、超聚變、江蘇擎天等分別從綠色低碳領域國內外政策、標準解讀、ESG、產品碳足跡、零碳工廠、標準化企業賦能等熱點話題做了主題報告。會議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中心主任、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段淼主持。
段淼主任
本次論壇的召開為工業綠色低碳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技術經驗交流的平臺,對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