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曹雅麗
當前,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辦。第二屆鏈博會繼續設置智能汽車鏈展區,展示智能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關鍵技術和產品,增進產業內部合作、跨界融合、資源共享。
鏈博會期間,“智能汽車主題活動—發掘智能網聯新技術重塑汽車產業新格局”舉辦。會上,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中國國際商會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共同發布《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商標注冊和保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少剛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5G、大數據等技術飛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加速迭代和落地。作為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長、科技密度高,涵蓋了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整車制造到市場服務等多個環節,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張少剛介紹,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持續完善產業生態,加大產業鏈協同和技術創新力度,已建成涵蓋基礎芯片、傳感器、計算平臺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同時,中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際交流,大力推動貿易投資合作,牽頭制定電動汽車安全、電池耐久性等多項技術法規,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和紅利。
記者了解到,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銷量穩居世界第一,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到今年11月,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一千萬輛的國家。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也面臨知識產權保護的風險。
去年12月,中華商標協會商標海外維權工作委員會發文稱,我國部分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企業的商標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疑似被搶注,比亞迪、未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都在名單中。在目前中國智能汽車出海步伐加快的國際背景下,加強智能汽車品牌的全球布局、管理和保護是廣大汽車廠商必須重視的問題。《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商標注冊和保護研究報告》應運而生。
據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龍傳紅介紹,隨著越來越多本土品牌走向海外,一批中國車廠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商標全球布局。本報告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家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以及幾家國外廠商,對他們的海外商標布局現狀進行分析,并就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期為更多車企未來制定海外商標保護策略作為參考。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要在未來的全球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除了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之外,還需要加大品牌營銷與推廣力度,建立全球化品牌。”龍傳紅表示。
龍傳紅介紹,本報告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簡述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現狀。第二章選取了四家國內車企和兩家國外車企,對他們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海外商標注冊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例如標識矩陣、商品服務范圍、申請主體、申請時間和地域、申請方式等,通過對比各家特點,探求可資借鑒的規律和經驗。第三章就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海外商標布局時部分關注熱點進行分析,提出一些解決思路。第四章闡述了海外商標保護的一般考量因素。從商標在海外進行注冊的必要性、可注冊商標的特征、商標注冊保護的地區選擇、海外商標申請的方式、以及商標注冊后的維護五個方面闡述了海外商標布局與保護需注意的一般性問題。
“總體來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海外布局商標時,普遍能做到在重點市場重點類別對重點商標及時布局,并且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展和市場的擴大及時補充。但在對他人的商標進行監控防止搶注、前沿產品/服務的前瞻性布局、海外商標糾紛應對等方面仍然有改進的空間。”龍傳紅說。
龍傳紅認為,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習慣于在西方國家制定的知識產權規則框架內尋求發展空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有能力、有責任提出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中國方案,深度參與相關國際規則的制定,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服務。
據悉,本屆鏈博會延續去年做法,設置智能汽車鏈展區,全方位展示從核心原材料到關鍵元器件的整車產品和服務。博世、沃爾沃、吉利、寧德時代、比亞迪、小米等一批中外知名企業將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首發首展首秀。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際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共同主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