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設者中隱藏著這么一群“眼如尺”“心有秤”的試驗人,他們在工作實踐中憑借著嚴謹的專業精神和高超的專業能力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這把“尺”是在試驗室幾十余年積累的質量管理經驗,
徒手抓一把砂就能初步判斷出含水率、含泥量、細度情況等質量數據,憑借專業能力的實力演繹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為迎接廠慶79周年來臨之際,近日,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試驗檢測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李倩,公司副總工、試驗檢測中心主任工程師趙春文帶隊,看望慰問了退休老職工,向他們送去組織的關懷。
“年輕時,在項目上那真是苦啊,住的是臨時搭建的棚子,底下鋪著稻草,晚上睡覺感覺身子下面有動靜,拿手一摸,居然從身子下面摸出了一只大老鼠。喝的水也不像現在的什么飲用水、礦泉水,就是到旁邊小河溝里面直接舀水喝,水里面都能看到一蹦一跳的小蟲子。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我們試驗人做試驗,是自己一袋一袋的從現場往回背水泥,一鐵锨一鐵锨的砂子往回運,一桶一桶往回搬,大家都是這樣齊心協力,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工作中創造自己的價值。”曾在第六、毛塔、鲅魚圈等多個項目部工作過的試驗工李延波回憶說。“那時候雖然苦,但是大家工作特別有干勁,心里都很愉快,真的還想回到那個時候。”
“那時候我是咱們公司電話室唯一上過高中女生,也算個‘高學歷’了。”李文霞回憶,那時候自己剛剛工作不久,被分配到公司電話室,為了盡快掌握電話室設備維修的工作,她經常向老師傅請教,工作之余一有時間就往圖書館跑,在圖書館一學就是一整天。就是憑借這種動力,她很快掌握了電話室設備維修的手藝。“有時候通過設備發出的聲音,我就能判斷出設備是否出現故障,一眼掃過,便能準確快速地找到設備故障所在。”李文霞自豪的說,“后來公司電話室解散了,我被分配到咱們試驗檢測中心,我那股子學習的勁頭又用在了咱們試驗上。”回憶起當年的時光,李文霞眼中閃著光。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每一位為工程揮灑過汗水和青春的建設者都值得被尊敬,每一位為公司做出過貢獻的前輩都值得被銘記。“我的眼睛就是尺”是航一試驗人專業能力的實力演繹,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筑港鐵軍們用自己的實力全力以赴鑄就非凡工程!(王曦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