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綠證制度作為一種重要的市場機制,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2024年11月27日上午,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中國工業報社、中俄國際經貿關系發展協會共同主辦的“聚焦綠證:國際綠證標準與市場交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本次研討會是第二屆鏈博會清潔能源鏈成就系列專題會之一,旨在為行業內人士提供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深入分析國際綠證標準的現狀和未來走向,促進綠證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來自中俄的能源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國際綠證標準的發展趨勢以及市場交易的前景與挑戰。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常務副主任周志明擔任本次研討會的主持人。
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原參事徐錠明發表了主題講話,強調綠證作為綠色化信條和可持續象征的重要意義,深入闡述了綠證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為研討會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徐錠明表示:“歐洲新能源電力供應占比超50%,中歐綠色能源合作需要標準互認,這也是國際合作的大趨勢”。“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工業體系,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軍事體系,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金融體系,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交通體系,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社會機構,有什么能源體系就有什么生活方式”,徐錠明在會上表示。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專職副理事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進行了“中國綠電綠證政策與國際互認探索”的主旨演講,詳細分析了中國綠電綠證政策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并對國際互認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中國綠證與國際接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王志軒提出,應遵循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治理體系框架內的基本原則,在以上原則和共同認可的范圍內統一綠電綠證的概念,探索綠電綠證應用的共性范圍,共同構建綠電綠證的標準體系,共同探索綠電綠證的認證體系和互認方法。
他認為,應鼓勵跨國公司及其產業鏈企業、外向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購買綠證、使用綠電,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利用好政策空間,新能源有多重屬性,且各國或者一個國家各地的政策不同,有些效益是不能重復計算的,但有些效益是可以有雙重、多重獲益的潛在可能,而且即使不能重復計算,也要追求高收益。避免相同的發電量同時申請簽發綠證和碳減排指標,例如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和綠證相關回購注銷規則加以解決。
來自俄羅斯的俄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俄國際經貿關系發展協會主席奧列格?杰米好則帶來了“俄羅斯聯邦電力認證體系建設概況和合作前景”的主旨演講,自2025年起,俄聯邦“市場委員會協會”將負責計算未認證電力的碳排放系數,并在俄羅斯電力市場的商業運營商——АТС公司網站上發布。
該網站已提供全國電力系統的排放系數,涵蓋所有向外部電網供電的發電設施,反映了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內所消耗電力的碳排放密度。如今,許多俄羅斯企業已將該系數數據作為非財務報告中間接能源排放(基于地點方法,即Location-basedmethod)計算的重要參考。“通過協調監管和互認電力來源認證體系,中俄之間將能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更加全面、準確地核算能源和碳排放。這將有助于雙方適應新的國際貿易要求,并有效避免潛在的碳排放壁壘,為公平的碳計量和經濟合作奠定基礎”,杰米好表示。
在研討會上,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業部高級技術預研工程師高煒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電力系統數智化轉型的實踐經驗,展示了科技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中的強大力量。
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業務總監李宏斐則講述了綠電節能在零碳方案的探索與實踐,為企業實現零碳目標提供了參考。
在成果發布專場,達拉特旗農村集體經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賈宇分享了達拉特旗“統發共富”的馭風行動實踐,展示了地方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分會承辦,為國際綠證標準與市場交易的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促進了國內外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之間的深入溝通與合作,為國際綠證標準的統一和市場交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與會者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研討會,對國際綠證標準與市場交易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將積極推動綠證在能源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全球能源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際綠證市場將不斷發展壯大,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