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冬,廣東的天氣尚且炎熱,對于習慣了高溫氣候的嶺南居民來說,這個冬天倒也并不覺得炎熱,但順德陳村鎮副鎮長黃星賢頭上卻泛起細密的汗珠。“北閘橋出現肉眼可見的損壞,全村進出主要指著這座橋,每天車來車往,孩子們上學放學,出現了問題就不是小事……”
黃星賢口中的北閘橋始建于1965年,長5.5米,寬3米,是弼教村130余戶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更是支撐全村村民生產生活的“核心動脈”。但近50年的四季輪回與高強度使用侵蝕,讓這座橋變得斑駁起來,裂縫縱橫交錯,嚴重銹蝕的護欄更是向人們預警著通行中潛在的風險。因此,修繕橋梁成為廣大村民的迫切心愿。
“你們是專業搞建筑的,這方面知識比我們豐富,可否用咱們的專業知識評估一下橋梁還能使用多久,以及后續怎樣加固呢?”順德倫桂路項目部辦公室里,黃星賢敲開了黨支部書記朱曉光的門。原來,項目部與陳村鎮始終保持著溝通合作,通過共建形式保障施工進度,并為屬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朱曉光帶領數名技術員,來到北閘橋現場進行評估。
“河水流速相對緩慢,橋墩結構沒有受到大的侵害,但橋面破損的地方過多,內部的鋼筋受到侵蝕,單純填充水泥修補的意義已經不大了……”評估的結果顯而易見,如果不加快修復橋面,危險隨時可能發生。
回到項目部后,一場針對性的領導班子會隨即展開。領導班子們面對北閘橋損壞和村民的需求各抒己見,項目經理徐波進行了總結:“要通過科學的舉措完成橋面更換,并高效規劃交通導行,盡量減少對村民的影響。”
對于正在操作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預制國內最寬內河混凝土沉管的項目團隊來說,眼下的橋梁自然是不在話下。技術員根據橋梁情況給出高效的施工方案:保留橋墩破除舊橋面,現場吊裝預制鋼筋混凝土梁板作為新橋面,并在兩側修建欄桿。同時,設置指路警示牌進行交通指引,在兒童上放學交通高峰組織人員現場疏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施工對周邊居民和交通的影響。
在項目部的高效推動下,新橋梁很快落成。11月10日,鞭炮聲在橋頭響起,承載著項目部和弼教村全體村民期盼的新橋交付使用。黃星賢為項目部送來錦旗:“新橋梁牢固又寬敞,村民們非常喜歡,一致決定給這座橋改個名字,就叫‘一航橋’!讓咱老百姓永遠記得中交一航局對村里的傾情幫助。”村民們踏著滿地碎紅歡欣地走上“一航橋”,一條通向美好生活的大路徐徐鋪展。(張英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