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行動方案》),11月28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有關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介紹,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也就是說,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下降到14.4元。綜合來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但需要說明的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要統籌降低物流成本和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通過調結構、促改革,優化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加強物流各環節協同銜接,全面提升物流體系運行效率,用盡可能少的物流費用支出,支撐盡可能多的經濟產出。而不是簡單降低運輸成本,也不是要壓縮物流企業的合理利潤,更不是要影響物流從業人員的收入。”張世昕強調。
張世昕介紹,《行動方案》共7個部分:第1部分是總體要求,明確了基本工作思路,提出到2027年,力爭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3.5%左右;第2到第6部分為5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深化物流領域重大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通道網絡、加強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等,共20條內容、110多個具體政策點;第7部分為組織實施保障措施。
《行動方案》主要有3個方面特點:
首先是突出改革創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所在。《行動方案》聚焦鐵路貨運、公路貨運、物流信息數據等重點領域,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和創新舉措,加快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促進公路貨運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優化城市貨運網絡,推進物流信息開放互聯共享,完善全國統一的物流大市場,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注入強勁動力。
其次是打通堵點卡點。影響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堵點卡點,有些是硬件,有些是軟件,比如基礎設施網絡不完善、多式聯運銜接不順暢、現代供應鏈體系不健全等,《行動方案》聚焦堵點卡點,提出針對性強、務實管用、可操作的政策舉措,著力解決現代物流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激發經營主體的活力。
第三是系統謀劃推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一項系統工程。《行動方案》一方面統籌考慮不同運輸方式,以及運輸、倉儲、配送等不同物流環節,提高物流一體化銜接轉換效率;另一方面統籌深化物流業與制造、商貿等產業融合創新,促進現代物流與重大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暢通國內國際物流網絡,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各類型企業共同發力,系統性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行動方案》為牽頭管總的綜合性文件,相關單位還結合職能,研究制定了分領域的配套文件,與《行動方案》形成‘1+N’政策體系。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國鐵集團等單位的配套文件已經印發實施。此外,我們還指導長三角三省一市聯合出臺了《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其他很多地方也正在結合本地實際,陸續出臺細化落實的舉措。”張世昕表示。
張世昕表示,國家發改委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專班,重點加強跨部門、跨地區以及重要綜合性問題溝通協調。下一步,將積極發揮工作專班的作用,扎實推進《行動方案》貫徹落實,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營造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良好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
實現13.5%左右目標意義重大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力爭降到13.5%左右,實現這個目標對于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
“實現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23年的14.4%,降至2027年13.5%左右的目標。也就是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將進一步從14.4元下降到13.5元。這是統籌考慮我國產業結構及運行特征、物流業發展實際情況,綜合研判后提出來的,《行動方案》是一個‘施工圖’‘作戰圖’。實現這0.9個百分點的下降,將至少在4個層面產生重要影響。”張世昕表示。
在宏觀層面,降低國民經濟運行成本。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這一目標后,對比2023年的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相當于在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可節約社會物流總費用1萬億元以上,將有效降低國民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運行成本。
在產業層面,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接近90%,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重中之重。實現這一目標,將減少不必要的物流環節和成本支出,有力增強制造業發展動能,促進轉型升級。
在區域發展層面,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完善。我國國土幅員遼闊,產業和資源分布不均衡,實現這一目標,將進一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推動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形成就近配套的完整產業生態,形成“產業集群+物流樞紐”的新模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在社會民生層面,進一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物流與消費密切相關,實現這一目標,將推動企業提升物流效率,改進物流服務質量,在“潤物細無聲”中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多樣化的物流服務。
推動物流與產業聯動協同降本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針對我國制造業比重比較高的特點,必須深化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通過物流和相關產業的協同創新降成本。
《行動方案》將“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作為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任務,推動物流與產業聯動協同降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負責人吳君楊表示,《行動方案》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首先是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引導大型物流企業擴大運力規模,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物流企業。促進中小物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在專業化的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培育特色競爭優勢,推動物流企業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時效和便利度,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對物流的需求。
其次是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重點推動大型工商企業構建集采購、庫存、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供應鏈體系,開展精細化管理,加快庫存周轉。鼓勵大型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優化物流流程,共建設施設備,對接信息系統,推廣運用綜合性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還要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健全城鄉商貿流通網絡。
第三是推動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發展。聚焦大宗商品物流領域,要布局建設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和資源配置樞紐,發展大宗商品供應鏈組織平臺,提高供需的匹配度。對適宜的大宗商品推廣集裝箱全過程運輸,推動大宗商品物流向精細化轉變,要加強國際供應鏈的共建共享,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推動內陸港建設工程。鼓勵企業深化國際物流合作,共建共用海外倉儲設施。
“此外,相關部門還將出臺大容量儲能電池鐵路運輸相關技術標準,發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運輸。”吳君楊透露。
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
過去幾年里,智慧物流發展迅速,請問推進智慧物流發展方面,《行動方案》將如何推動物流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如何通過政策引導物流企業采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
對此,吳君楊表示,《行動方案》將“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作為培育物流領域新質生產力、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行動方案》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政策的支持和引導。
強化物流信息的開放互聯。要建立健全企業物流數據采集、提取、應用、保護等機制,促進企業物流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要建立政府部門物流數據的動態互聯機制,促進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領域,以及海關等政府部門物流公共信息數據的共享和開發利用,推動解決物流“信息孤島”等問題。
支持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鼓勵開展重大物流技術攻關,促進大數據、5G、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重要物流裝備研發,促進系統化集成創新。支持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等新型設施的發展。
創新應用場景。鼓勵企業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強倉配運智能一體化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創新商業應用場景,并且逐步實現規模化。鼓勵物流技術創新平臺和龍頭企業為中小物流企業數智化賦能,加快培育智慧物流的產業生態。
“在具體的支持政策上,相關部門將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技術裝備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有關研發制造企業可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同時相關部門將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政策手段,支持傳統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支持物流設施設備數字化升級,推動企業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吳君楊介紹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