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以“生存·跨越”為主題的2024商用車后市場年度大會在上海閉幕。大會為期會三天,由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有限公司與商用車服務網聯合主辦。作為國內商用車后市場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宴,2024商用車后市場年度大會整個會期匯聚了來自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的行業專家,羅蘭貝格、運聯智庫等研究機構,解放、陜汽、濰柴、玉柴等整車發動機企業,跨國零部件企業及國內骨干零部件企業,各地經銷商、維修連鎖企業、物流大車隊、新服務企業和各地汽配商會、汽配城等商用車后市場全產業鏈近千名嘉賓、代表參加。
本屆年度大會學習借鑒北美卡車服務周模式,每場活動的召開都為解決企業的需求而設置。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力表示,大會通過主論壇、平行分論壇、企業專題會、業務對接會,以及展覽展示、企業研學等多種豐富的形式,分享行業的趨勢與創新模式,助力企業鞏固朋友圈,擴展生態圈,強化多方交流合作,為企業拓展業務、拓展行業資源賦能,為產業鏈各方呈現一場思想交融與碰撞的饕餮盛宴。
大會的主論壇關注宏觀市場,旨在匯聚行業智慧,共議商用車后市場未來發展路徑,推動企業戰略與行業趨勢深度融合,同時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共建具有競爭力的生態圈,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商用車市場還有機會嗎?
1—10月,汽車銷售2462.4萬輛,其中,商用車累計銷售319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在分享中表示,2024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3100萬輛,穩步增長,但商用車銷量很難達到390萬輛,從數據上看,與年初的預測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么商用車市場還會有機會嗎?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未來在出口與國際化、新能源市場、燃氣車市場充滿機遇。但徐主任也強調,這三個機遇擺在眼前,抓住哪個都不容易,對此與會專家也深有感觸。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綜合各車型的市場規模、新能源發展潛力等因素分析,預計2030年中重型貨車新能源滲透率達30%,微輕型貨車新能源滲透率達60%,大中型客車新能源滲透率達55%。由此可見,各車型發展不均衡,公共領域明顯優于貨運領域。高污染重排放的中重型貨車是未來新能源化的重點難點。
中汽中心中汽政研國際化研究部高級總監沈慶表示,我國汽車產品出口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同時他也強調,針對出口市場一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協同合作,共建汽車產業新生態;二要合理開展海外投資,防止海外扎堆;三要發揮智庫作用,共享研究成果,共筑汽車產業新未來。
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作為公路貨運的主力,其發展與物流市場的情況息息相關,產業鏈各方也要關注公路運輸市場和物流市場變革,會上行業專家表示,我國公路建設總里程543.68萬公里,從貨車通行量來講,廣東、山東和河北排在前三微。運聯智庫聯合創始人王陽表示物流市場產業的不斷細分與組織的規模化正在同時發生,這對行業而言充滿了挑戰,行業同仁也將更加關注這一發展趨勢。
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該如何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使用市場,也擁有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后市場,目前后市場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業鏈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未來發展之路。相較于國內后市場,歐美市場的模式相對成熟。從整車企業角度講,羅蘭貝格副合伙人林運表示,世界一流整車企業在后市場的收入占比在集團業務中可達20%至30%以上,并通過后市場解決方案業務實現客戶全生命周期內的持續營收。國內頭部整車企業后市場收入平均小于整體收入10%,且營收以配件銷售為主;相較之下,商用車新勢力更加看重非整車銷售業務的潛力,以吉利為例,其收入比重已超15%。與此同時,原廠配件保外業務普遍面臨的推廣難題下,除融合至自身TCO托管服務外,利用第二品牌件填補細分市場成為主機廠的重要破局思路。對此,國內整車企業也在積極推進,一汽解放后市場公司銷售部副部長張行表示,解放后市場公司被集團定位為利潤中心,將聚焦保外備品、金融保險、二手車、生態產品四賽道開展業務布局,其核心是保外備品。由此可見,未來售后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新能源化加速、國六重卡保有量持續增長、車隊集約化組織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后市場需求也發生了變革,后市場產業鏈各方也在積極應對行業變化。如廣東奧克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邵雙喜認為,目前改裝后市場及主機配套帶外掛空調市場持續增量,未來6年復合年增長率為6.4%。江蘇艾德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秀峰表示,國六后處理系統的車用尿素消耗量約為柴油使用量的6%~8%,這些細分市場,近兩年蓬勃發展,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然而,細分市場的機會如整車市場一樣,需要產業鏈協同創新,才能獲得高質量的發展。邦邦汽服副總經理張立偉提到邦邦汽服構建了“共建標準、共建能力、共同成長、共享收益”汽配新質生產力。浙江博勝總經理陳小宏表示,當今市場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一條供應鏈與另一條供應鏈的競爭。麥卡斯董事長馬耀輝亦表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轉變角色定位,打造產業聯盟,重構競爭壁壘。縱觀各行各業,企業的戰略布局,只有順應了市場發展趨勢,才能立足未來,商用車后市場產業鏈企業也不例外,產業需要協同才能真正的創新。除此之外,隨著智能化、數字化在行業的應用,后市場也在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大機遇,如汽配云推出的AI機器人為行業數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直面痛點聚焦細分市場
今年的商用車后市場,大家普遍的認知是市場“太卷了”,許多企業面臨壓力,但有些企業卻能逆勢增長,正是因為他們堅持聚焦和細分。大會也聚焦細分市場展開了四場平行分論壇聚焦細分市場。其中,零部件營銷發展論壇從品牌制造企業如何與產業鏈協同,賦能行業,深化服務的角度呈現了零部件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布局;出口貿易論壇針對出口市場機遇與挑戰,行業專家、二手車頭部企業、境外合作單位高管等領導,共同為參會代表深度解讀了海外市場情況及合作商機;配件經銷商發展論壇針對“市場越來越卷”“生意越來越難干”“還要不要撐下去?”等痛點問題,從數字化賦能行業,調整產品營銷方案、如何與救援平臺合作、保險事故件業務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度分享;維修行業發展研討會上,各位行業專家、典型企業代表針對維修市場的痛點、新模式、新思路進行了分享。
值得關注的是,11月29日下午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商用車維修分會正式成立,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表示,分會的成立順應了商用車產業政策導向和發展趨勢,拓展了協會專業服務領域,對于保障道路運輸安全,加快商用車維修業提質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年度大會的主論壇上,聚焦汽配經銷商和維修市場,展開了兩場高端對話,通過嘉賓的思想碰撞,也為參會代表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
市場很卷,未來也許很難,但我們不妨換個思路看市場,商用車服務網高級顧問趙藝林老師強調“卷要卷出價值,大家不妨把卷當作一個哲學來問題來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明天會更美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