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么,我國作為一個有著八億多農民的大國如何邁入一個現代化強國的序列?留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深深的思考。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圍繞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成功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保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功經驗解答了很多當代中國發展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那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夠實現?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平山革命老區。
平山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在西柏坡這個小山村里書寫了我黨、我軍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這里開啟了混動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繪就了新中國偉業藍圖。據資料顯示,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我國社會事業百廢待興,平山老區正處在一窮二白之中,百姓的生活只能用缺吃少穿來形容。平山縣崗南鎮的尚家灣村自然環境惡劣,土地貧瘠,就成了這十里八鄉有了名的貧困村。沒有公路,每逢下雨全村泥濘,沒有交通工具,出門基本靠步行,更沒有基礎設施,全村老百姓依然靠傳統的農耕生產模式,緊靠幾畝丘陵旱地,遇到不好的年份村民連溫飽都成問題,就這樣年復一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扶持和指引下,尚家灣村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較大的改觀,但是由于各種自然因素制約,還有一部分鄉親沒能擺脫貧困的命運。
黨的十八大后,2015年,中共中央通過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全黨全國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農業農村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過上小康生活,成了全黨工作的中心任務和目標。2016年開始,平山縣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5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位于崗南鎮的尚家灣村就是其中之一。始終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河北泓潤生態園,順勢擔當起了當地扶貧攻堅企業的重任,直至后來,成了省市兩級扶貧龍頭企業中的典型。泓潤生態園是由河北泓潤林木種植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始建于2014年,項目主要包括設施農業種植基地、現代農業采摘,旅游觀光、餐飲住宿、休閑度假、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等。這個總規劃1萬多畝的現代化農業園區,成了周圍十里八村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前沿陣地”,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新型發展模式經營,農戶既做股東分紅,又當工人領工資。企業的持續經營,直接帶動尚家灣村以及周邊村鎮1950戶、5266人穩步脫貧。2017年,尚家灣村實現了脫貧摘帽,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翻,全村舊貌換了新顏,主次巷道硬化了,安裝了路燈,建設了村民文化廣場......
脫貧摘帽之后的尚家灣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美麗寬廣的旅游觀光路直達村口,西柏坡高速公路出入口近在村旁。一年四季,絡繹不絕的游客從全省各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在泓潤生態園(尚家灣村)停留歇息后,再去往革命圣地西柏坡,這里成了去往圣地西柏坡的首選打卡地,各地農業企業和農業科研單位進行參觀交流的集匯地,也成了各地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研學地。現代化的農業園區,加上獨特的紅色資源和地里優勢,給這里的鄉村旅游業插上了金色的翅膀,尚家灣村也因此而容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在泓潤現代農業示范項目的支撐下,村民們的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錢包一天比一天鼓。到了秋天,沿途的樹木被染成了金色,路兩旁不斷點頭的小菊花和園區的瓜果飄香,讓整個村子呈現出一片豐收祥和的景象。
當然,平山縣泓潤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也只是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真實縮影。相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地方政府各項惠農政策的感召下,會有一批又一批像泓潤農業園區一樣,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現代農業企業拔地而起,他們將以更加卓越、穩健、的發展步伐和成功先例,給我們每個中國人一個活生生的答案。這答案,不僅烙在平山縣尚家灣全體村民的笑臉上,更烙在更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中。
至此我想說,如果泓潤現代農業園區的成功發展,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點綴在太行山麓、滹沱河岸一個響亮的符號,那么,發展現代農業,必將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冊頁。(趙小文)
作者簡介:趙小文,筆名:夢仇池,中共黨員,政協平山縣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歌創作研究會會員。主編當代文學精品集《圣地花開》、《霜花》。作品見《綠風》、《散文詩》、《歲月》、《散文詩世界》、《四川詩人》、《浙江詩人》、《海峽精品》、《河北廣電報》、《蘭州日報》、《石家莊日報》等二十多家文學專業期刊、報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