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吉林機器制造局的“前世”:從1881年創辦時的軍火工廠到開中國機械制幣之先河,再到關東軍軍械修理廠,很難不讓人感嘆其“命運”的坎坷。走進吉林機器制造局的“今生”:脈絡清晰的展陳、青瓦灰墻的歷史建筑、絡繹不絕的游客,華麗“蛻變”后的制造局舊址已然成為吉林市工業文化的新地標。
從高聳的煙囪、老舊的廠房,到圈粉無數年輕人的新地標;從鋼花飛濺、鐵水涌動的重型煉鋼廠,到游人眾多的城市新空間;從機器轟鳴、窯火熊熊的老瓷廠,到現代新潮的文化創意街區……今年以來,我省各地依托獨特的工業資源稟賦,持續推進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深度融合,吉林機器制造局舊址展館、吉林市陶瓷博物館等工業文化展館相繼開放,一汽文旅體驗示范線路等工業旅游路線陸續設計推出,長影紅色舞臺劇《長歌影魂》等一系列工業文化體驗項目紛紛“上新”。透過“舊機器”“老物件”“老廠房”展示工業文化、傳承工匠精神,既盤活了資源,又記住了歷史、留住了鄉愁,為推動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業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作出新探索。
守住工業文化遺產之“魂”
從長春市汽開區東風大街一汽1號門出發,途徑一汽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一汽紅旗文化展館、一汽紅旗繁榮工廠等14個工業文化點位,覆蓋了從汽車歷史、文化展示到現代智能制造等各個環節的一汽文旅1號體驗示范線路,自今年7月推出以來,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打卡,在別具特色的“Citywalk”中感受汽車工業的獨特魅力。
“吉林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我們的汽車工業文化不能沒有承載、傳承的地方?!币黄t旗文化展館館長許東明告訴記者,為了保存、記錄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手工生產到智能制造的發展歷史,一汽將工業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工業資源進行整合,以歷史實車和真實故事,生動展示紅旗品牌奮斗奮進的拼搏史,紅旗人無私奉獻的開拓史,并通過現代化生產基地的參觀展示,展現現代化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
工業遺產作為工業文化重要載體,不僅見證了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在了解到一汽曾用33天時間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自主研發高級轎車的歷史后,游客王先生倍感激動自豪,“作為土生土長的吉林人,我為家鄉有過這樣輝煌的工業發展歷史感到驕傲,同時,更感到要將先輩們這種敢為人先、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產業報國、工業強國的可貴精神傳承下去?!?/p>
“工業遺產和歷史文物一樣,都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載體。從物質層面來說,園區、廠房、車間、生產設備等實物展示著當時的人文歷史背景、社會發展狀態、企業科研水平和產品生產情況;從非物質層面來說,工業遺產承載著工業精神、文化,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為國奉獻、勇攀高峰的見證?!闭劶凹止I文化遺產的獨特內涵與文化價值,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周大勇表示,“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有著許多滿載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的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存既反映了老工業體系的產業積淀和技術成就,也體現了在新時期推動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p>
擦亮工業文化遺產“遺珠”
深秋漫步在長春水文化生態園的空中森林步道上,眼前丹林搖落,耳畔松濤陣陣,腳下流水潺潺,遠處城市高樓林立與園區工業遺址相互映襯,身旁各種雕塑小品與生態景觀交相輝映……立足城市工業歷史遺跡保護、城市生態綠地呈現、城市產業結構優化有機融合的南嶺凈水廠舊址改造,使這座近百年歷史的長春市第一座凈水廠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市內“桃源”。
“凈水廠歷史建筑群落是生態園改造的重中之重,改造過程中我們反復研究,最后決定將其分為文保建筑、改造建筑、原拆原建三大建筑群落。其中偽滿時期保護建筑全部保留,其余歷史建筑采用修舊如故的修建方式留住了古建筑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歷史韻味?!彼幕鷳B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歷史+文化+生態”的改造思路下,老廠區被打造成為集生態景觀與工業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工業文化遺產賦予城市獨特風情,活化利用也要發揮其特色。作為吉林省第一個現代農機產品生產企業,長春拖拉機制造廠位于長春市榮光路59號的舊廠址是我省現存生產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農機生產工業遺存。經過改造后,如今的老廠區,一邊是拖拉機博物館內各式各樣的生產設施,記錄著光輝歲月、講述著時光故事;一邊是被改造成餐飲、書店、商業的潮流文化中心引人眼球,古老的工業氣息與浪漫的文藝氣息在這里交融、碰撞。
“城市的文化傳承來自人們對于這座城市的感情和記憶?!遍L拖1958文創園總經理郝明旺介紹,在長拖1958文創園,拖拉機廠的工業遺產既保留了城市發展的記憶,又悄然融入了現代生活。
為了“沉睡”的工業遺存煥發新生,實現工業遺產的文化延續和可持續利用,吉林在一次次探索實踐中,給出N種答案——
在長影制片廠廠區里觀看舞臺劇,跟隨“長影NPC”沉浸式游覽,電影老廠區因吸收時代元素而圈粉無數;建在工業遺存里的博物館,德惠市博物館以中東鐵路附屬建筑“大白樓”為主體,用歷史遺跡承載歷史,展示鐵路工業百年滄桑;吉林市陶瓷博物館立足陶瓷技藝體驗活動,讓游客通過親手體驗制作瓷器,感受非遺手工的魅力,了解“北國陶都”歷史……通過與文創、展陳、研學、培訓、休閑、旅游等新業態的深度融合,眾多在時光里“銹蝕”的工業遺產重返“芳華”,成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多彩“秀帶”。
如何叫響工業文化遺產品牌?
源遠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工業文化遺產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傳承城市文化根脈不可替代的時代標記。盡管我省各地已逐步重視起這塊文旅開發“富礦”,但在對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開發中仍有短板與不足。
在保護方面,我省工業文化遺產數量較大,被確定為保護單位的高級別工業遺產就有中東鐵路建筑群、吉海鐵路總站舊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偽滿吉林鐵路局、夾皮溝金礦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廣場水塔、亞喬辛制粉廠舊址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工業文化遺產未被納入保護范圍,仍需相關部門加大普查力度,擴大保護范圍,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和利用方案,讓被“遺落”的工業“明珠”重煥光彩。
在活化利用方面,一些工業遺產雖被確定為保護單位,或被冠以“工業旅游基地”之名,實際上卻沒有很好地搜集、整理、修復、優化其遺存,更沒有提煉文化元素,生產文化創意。有的遺存被“涂脂抹粉”“返老還童”式的過度修復,讓人難以再見其原貌,導致歷史信息大量丟失。據周大勇介紹,“我省的工業遺產時代印記鮮明、工業文化延續時間較長,具有傳承性好、階段性強、文化價值高的明顯特點,比如以吉林機器局、天興福第一制粉廠舊址等為代表的清末民初地方性民族工業文化遺產,以中東鐵路建筑群、日偽時期南嶺凈水廠舊址等為代表的外國資本工業遺產,以第一汽車制造廠、長影、長春拖拉機廠等為代表的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工業文化,以長春客車廠、通化葡萄酒廠等為代表的改革開放之后新建改建擴建的現代化工業文化。這些都是我省工業遺產的獨特價值,更應有前瞻性、系統性地合理開發利用?!?/p>
對于如何更好讓原本冰冷的工業遺產重新散發文化與生活的氣息,周大勇建議,“發展工業旅游既是工業文化遺產活化的動力,也是保護的路徑。通過工業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工業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加強工業文化元素創意轉化,加大吉林工業文化文創IP開發力度,以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和影響力的工業遺產文化產品或品牌,不斷引領潮流、保持熱度,持續‘出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