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助力鄉村振興,即要提高全民書法意識,以精神文明帶動物質文明,增強書法的功能性與實用性,將書法由小眾推向大眾。因此加大書法相關產業經濟鏈條,發展鄉村書法文化產業,培養鄉村書法人才,推介當地鄉土特色傳統文化至關重要。書法助力鄉村振興大致可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展開:
建立以書法文化為核心的利益聯結機制
明確項目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經營權歸公司所有,村民享有收益權,以書法文化聯結、供需市場對接為靶心,強化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措施,確保書法文化產業項目可持續發展,進而產生優質效益。
探索具有書法特色的產銷合作模式
融書法元素于產品中,助鄉村形成書法文化包裝下產品的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大力發展鄉村電子商務,打造屬于書法文化的商業模式,加強文化自信下的產銷對接,搭建電商平臺,多措并舉擴大文化產品銷售。支持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建設多個文化產銷對接基地,拓展產品銷售市場。借助電子商務快車,助推農特產品華麗轉身,聯合類似“拼多多”類型的平臺落地“東坡農園”。開展技能培訓,設網店。同時疫情期間,組織“戰疫助農”的帶貨直播,通過直播推介當地優質農特產品,成功解決銷路問題。
共建書法文化示范村
改變原有項目分散各地、難以形成強大合力的狀況,將當地政府部門資金和社會資金整合使用,重點打造書法精品項目、書法示范項目,以精品引路,以示范帶領。政府以修復書法人文環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為出發點,進行文化基礎設施風貌改造提升,包括農家書屋、書法文化廣場、戲臺、當地書家特色建筑等,快速形成鄉村書法文化形態。同時投入書法文化推廣協作資金,以歷代書家命名路路通、停車場、公廁、棧道、涼亭和旅游標識系統等,助推產業發展,改善旅游環境,增強旅游區的書法文化氛圍,提升鄉土書法文化內涵,為打造書法鄉村旅游環線奠定基礎。
圍繞“書香宜居”抓提升,描繪鄉村“高顏值”,鄉村以建設富有書法內涵宜居村莊為核心,以提升村容村貌為導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村莊人居環境質量,實現鄉村發展新動能,打造生態宜居新格局。
圍繞“文化發展”抓交融,傳播文化“正能量”,堅持大力發展、推廣鄉村書法文化資源,挖掘鄉村文化的內在價值,在文旅局指導統籌下開展書畫文物修復培訓,對當地博物館受損文物進行修復,以及對鄉村傳統書畫文物的保護,賦予在鄉村振興階段新的意義和時代價值。
圍繞“鄉村振興”抓支撐,建設書法“新陣營”。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在深化智力、書法人才幫扶上挖掘新資源、采取新方式、開拓新局面。采用“組團式”幫扶,學校直接對接,選派優秀書法專業人才到鄉村開展結對幫扶,并將好經驗擴大到結接的學校。同時加強書法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機制,注重書法人才表彰與相關待遇,全面提升書法人才服務水平與奉獻意識。
注重鄉村書法人才培養
以“培養一個、帶動一批、促進一方”為工作目標,促進智慧共榮、信息互通、文化交融,營造書香氛圍,使村民置身其中,培養村民的審美情操與文化內涵。同時加強鄉村中小學與大學的書法文化交流合作,培養村民發散性思維與藝術創造力。普及書法的功能性,使村民在書法文化氛圍中去聆聽、去觀摩、去觸摸、去感受,在生活中體驗書法中的美,以及書法蘊含的生命精神。助力書法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動員村民到書法專業院校就讀、研修,系統學習書法專業知識與教師職業技能等。同時,加大對鄉村書法培訓機構的正規管理。省、市書協組織專家講座,開展書法主題活動,捐贈書法文化書籍,引導全民創作,用書法藝術服務群眾(如寫春聯、下鄉送祝福等),加強老年書畫協會交流,凝聚向心力,推動全民書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胡代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