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新型建筑工業”的過程中,一些列的前沿技術,正在發揮強大功能。
■中國工業報王珊珊
在推進“新型建筑工業”的過程中,一系列前沿技術,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基礎設施技術,以及建筑信息模型、虛擬現實、數字孿生、AI等應用技術,正在發揮強大功能。
近日,達索系統(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FR0014003TT8,DSY.PA)和中南建筑設計院(CSADI)宣布,雙方在中法建交6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合資成立數字化解決方案公司——中達數字技術(湖北)有限公司,打造城市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賦能中國城市與建筑行業數智化轉型。
達索系統在城市與建筑行業深耕,以虛擬孿生重新定義產品創造、生產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南建筑設計院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六大綜合性建筑設計院之一,是“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百強企業”和“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百家名院”。雙方自2016年開展合作,2021年共同建立了“賦能創新中心”。合資公司的成立將共同探索數字化技術提升城市規劃效率,優化建筑設計方案,以及提高建筑施工的質量和效率。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建筑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化作為這一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逐步成為提升建筑項目效率、質量和可持續性的關鍵手段。
數智化轉型存挑戰
建筑業數字化程度居于各行業倒數第二位,表明其數字化應用和發展相對滯后。建筑行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相較落后,尤其在施工及建筑運維等環節的信息化滲透率仍需提升。
2024年4月1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建市函〔2022〕82號)等文件要求,各地以試點示范為抓手,加快完善發展智能建造的政策體系、產業體系和技術路徑,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住房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一級巡視員楊瑾峰,在日前由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指導的“工程數字化大會2024”上表示,工程建設數字化是實現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的前提和基礎,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但目前,建筑行業的數字化程度總體上較低。根據億歐智庫的研究,建筑業數字化程度居于各行業倒數第二位,表明其數字化應用和發展相對滯后。建筑行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相較落后,尤其在施工及建筑運維等環節的信息化滲透率仍需提升。
“當前建筑行業正面臨工程數據量大但利用率極低、缺乏數字化人才等困擾。”中達數字技術(湖北)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建筑行業市場規模大,但建筑數字化市場規模小,且數字化科技研發投入少,整體數字化水平低于國際水準。亟須推動政策引導,擴大建筑行業數字產業空間;工程全生命周期涉及“投建營”諸多單位,各主體訴求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缺乏統一的標準,各階段數據不能有效傳遞。跨板塊、跨企業、跨境信息化、數字化發展不充分、應用不均衡,業務應用的深度不夠,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對工程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與傳統建筑行業粗放式管理模式矛盾加深,亟待通過數字化轉型改變建筑行業管理流程,推進項目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目前,數字化人才基本聚集在互聯網、信息通信等數字技術產業,建筑行業普遍缺乏數字化人才,迫切需要具備業務能力和數字技術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戰略眼光、數字思維及創新精神的高端人才。
為此,達索系統與中南建筑設計院將根據數字城市市場與建筑工程市場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與建筑產品解決方案等,推動建筑行業的技術革新,提升城市規劃的效率和質量。此外,通過培養數字化技術人才,還將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數字化賦能。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劍華表示:“數智化轉型是當下建筑行業消除數據割裂、數字化交付復雜等痛點、探索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導向之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合資公司,將以更加高效、可持續的行業解決方案為建筑與城市領域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表示:“我們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實體經濟之中。通過‘新質生產力’賦能行業,推動產業升級。”
技術應用趨勢
未來,隨著行業內對于建筑數據的需求愈加精細化,建筑行業預計將通過結合BIM、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型數字化技術,實現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
國際數據公司(IDC)2024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建造市場份額2023:新舊動能轉換》報告顯示,從技術演進上來看,未來數字建造技術向平臺化、智能化、云化演進。
所謂平臺化,即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將不同的軟件和工具集成到統一平臺,提供一體化能力,推進建筑、結構、機電、裝修等多專業數據協同,推進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應用,從數據層面打通設計、施工到運維的建造流程。運營方面,業財稅一體化(指將業務、財務、稅務管理流程進行有機融合,以實現企業運營的高效化和規范化的管理體系。)等平臺拉通建筑的投融建管營,涵蓋項目的全價值鏈。
所謂云化,即管理域云化是當前主要的形態,基于SaaS化的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進行項目協作、成本控制、進度跟蹤等,涉及建筑領域的投資、建設、銷售、運營。在設計領域,CAD(指計算機輔助設計)云化是許多廠商發力的重點,通過云化實現建筑設計的高效協同、資源彈性、安全可控和可訪問性。
而智能化則是指,在數字建造領域,設計、施工、運營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優化成本和改善體驗,包括智能設計、預測性維護、安全監測、虛擬助手、營銷數字人等等。
億歐智庫表示,未來,隨著行業內對于建筑數據的需求愈加精細化,建筑行業預計將通過結合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型數字化技術,實現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
生成式AI正在增強建筑的設計、運營、設施管理、服務管理等。在設計領域,基于目標、約束、功能和美學偏好提出高效、以用戶為中心的空間方案;在規劃領域,對投資和造價數據進行識別與洞察,優化建設成本;在運營領域,利用數字人、文生圖、文生視頻等進行市場營銷;在建筑設施方面,通過預測和調整能源需求,減少能源浪費等等。
《中國數字建造市場份額2023:新舊動能轉換》報告顯示,行業實踐方面,廣聯達啟動AlinAI戰略,推動建筑全生命周期軟件產品AI重構,包括AI智能設計、AI算量、AI斑馬進度、AI物資管理、AI交易、AI安全、AI教育等;金蝶基于大模型,構建了合同、成本、招采等業務的AI智能化應用能力,包括AI合同助手、招采智能清標、智能成本分析等;明源云發揮AI+業務專業力,將工程建造最佳實踐進行數據化表現,通過AI+知識庫服務為用戶提供交互式的工程建造助手等;中望軟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降低CAD的使用門檻,提升CAD的易用性,降低設計師的工作流程中的人工操作成本,用模型和算法切實提升設計師的工作效率;中國建科和中國電信聯合發布住建行業大模型,賦能數字設計、渲染仿真、施工管理等。
步入2024年,建筑行業因智能建造與AI技術的融合而發生變革。通過AI解決方案的輔助,如機器學習算法、數字孿生技術以及傳感器等,行業不僅降低了成本、增強了安全性,還優化了資源配置,同時提升了項目成果。
展望未來,雖然大基建時代落幕,建筑熱潮退去,鑒于國家對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給予的強大支持,傳統基建面臨的諸多問題,亟待接入先進的監測傳感器以及升級改造。傳統基建將在新質生產力、建筑科技智能建造及AI+等創新力量的共同驅動下,展現出樂觀發展前景。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孫吉峰表示,中國數字建造市場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市場輪換過程中,國內開啟了建筑本身及空間規劃的數字化、智能化能力提升,通過技術輸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擴展了廣闊的市場,并以此激發數字建造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AI等創新技術的應用,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和模式的創新,中國的數字建造將快速走出低谷,并迎來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市場擴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