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全球《巴黎協定》和“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和關鍵領域。據世界鋼鐵協會測算,為實現碳中和,中國鋼鐵行業需連續30年每年投資5000億元左右,相當于噸鋼每年需投資500元。
在鋼鐵市場整體低迷、噸鋼利潤下降的背景下,鋼鐵行業利潤和低碳轉型投入成本之間存在較大缺口,亟需轉型金融有效補位,為行業低碳轉型解決融資難題。
近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與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聯合發布報告《轉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鋼鐵篇)》(以下簡稱“報告”),對完善中國轉型金融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報告顯示,鋼鐵行業面臨綠色技術制約和國際貿易壁壘挑戰,綠色低碳轉型資金需求大但獲得金融支持程度有限。中國鋼鐵行業需積極應對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積極探索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拓寬綠色低碳轉型融資渠道。
政策引領 加速鋼鐵低碳轉型進程
近年來,我國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作出明確要求。
《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制定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廢鋼鐵加工準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1.8億噸,短流程煉鋼占比達15%以上”;到2030年“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短流程煉鋼占比達20%以上”。《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鋼鐵行業2025年“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
在相關政策推動和支持下,中國鋼鐵行業通過實施產能置換、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等措施,加快轉型升級改造。截至2024年10月8日,中國已有159家鋼鐵企業(包括1家球團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在節能增效方面,從2014年到2023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下降5.87%。
低碳技術研發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22家企業,60項低碳技術研發已同步開展,將為鋼鐵行業綠色轉型提供有效的技術儲備。在資源利用方面,目前已公告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企業825家,年加工能力約1.7億噸,初步建立了廢鋼鐵加工配送體系,形成了“回收加工利用”的產業鏈。
報告以全國第一鋼鐵生產大省——河北省為例,深入分析了其轉型經驗。河北是全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河北鋼鐵產能約占全國的1/5、世界的1/10,在2023年全球主要鋼鐵公司產量排名中,河北共有14家公司上榜。鋼鐵工業內需潛力大、鐵礦石與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同時面臨著產能過剩、高端產品占比較低、低碳發展水平待提升等諸多問題。
河北省強化金融支持河北省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頂層制度設計,幫助鋼鐵行業解決轉型融資困境。政策引導下,有的金融機構下放鋼鐵行業授信審批權限至省級分支機構,增強支持了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自主權。有的金融機構為轉型金融業務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增加鋼鐵行業授信規模,為轉型金融業務提供利率補貼,擴大了河北省民營鋼鐵企業授信數量。截至2024年8月末,包括河鋼集團、太行鋼鐵等在內的相關鋼鐵企業共獲得轉型融資授信125億元,其中已投放62億元,利率較同類非轉型金融產品低10-122個基點,為企業節約利息支出2100多萬元。
直面挑戰 亟需轉型金融有效補位
作為技術、資金、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中國鋼鐵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雖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
一是能源結構高碳化,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結構占主導地位;二是廢鋼產出量、廢鋼利用率和廢鋼回收體系仍不完善,廢鋼資源難以滿足全廢鋼電爐流程發展需求;三是氫冶金等突破性低碳技術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難以在短期內替代傳統技術發揮減排潛力。
基于目前的政策體系、界定標準、披露要求等,許多金融機構為鋼鐵行業提供金融服務時難以準確識別某一經濟活動是否屬于“綠色低碳轉型”活動,基層金融機構因鋼鐵企業的授信權限上收無法靈活提供金融支持等,導致有些鋼鐵企業符合政策導向的轉型項目被“錯殺”,無法獲得相關政策支持。企業低碳環保投資大部分來源于自有資金,企業技術改造存在投資高、風險大、環保成本不斷攀升等壓力,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和“純綠”金融服務支持無法填補綠色低碳轉型所需的巨額資金缺口,亟需轉型金融有效補位,為行業低碳轉型解決融資難題。
報告顯示,國際上,轉型金融的概念由可持續金融演化而來,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2019年3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提出轉型金融的概念,將“轉型”定義為通往可持續發展的進程,而“轉型金融”定義為在經濟主體向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型的進程中,為他們提供融資以幫助其轉型的金融活動。匯豐銀行、星展銀行、日本環境金融研究院等機構也陸續對轉型金融作出了各自的定義,共同之處在于均認為轉型金融可為高碳或污染行業企業轉型到低碳運營提供金融支持。
中國積極開展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實踐。浙江省湖州市、上海市、河北省等地,已經發布涉及鋼鐵行業或專項服務鋼鐵行業的轉型金融目標或標準。
《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是全國首個定位于鋼鐵行業的轉型金融指導文件,明確了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支持技術目錄和使用手冊,界定出176項轉型金融支持技術,同時要求企業披露基本信息、節能降碳情況和轉型計劃等。
《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在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領域,提供了轉型活動的識別指南,通過準入值和先進值引導項目轉型,重點支持如極致能效、技術工藝提升等,并對融資方案、轉型目標與計劃、轉型風險管理等作了詳細披露要求。
報告建議,應加快出臺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政策依據和指南。中國目前尚缺乏明確具體細節的行業轉型路線圖,也沒有權威性的轉型項目目錄來清晰界定轉型活動,難以幫助市場參與者精準識別,阻礙了金融和財稅工具和低碳轉型合格項目的高效對接,應盡快出臺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框架及實施方案,厘清轉型金融服務界限。
記者獲悉,國家層面正在草擬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中國人民銀行正牽頭起草包括鋼鐵行業在內的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生態環境部正在推動將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常態化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也將為轉型金融提供實施保障。
多方協同 充分發揮轉型金融作用
報告建議,轉型金融助力鋼鐵行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立足國家產業結構特征和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發展基礎,充分發揮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鋼鐵企業、第三方等利益相關方合力。
政府部門建立完善轉型金融政策標準框架,積極開展轉型金融地方實踐。國家層面,應加強轉型金融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建設,盡快統一轉型金融概念定義,出臺轉型金融界定標準,制定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及工作指引,明確鋼鐵企業適用轉型金融標準的項目分類目錄及量化指標、信息披露等必要條件,并根據國際轉型金融研究最新動態、低碳技術發展等及時更新、動態調整標準。地方層面,建議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地方金融辦將鋼鐵轉型項目納入“十四五”“十五五”規劃,設立省級專項資金并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等資金支持。
金融機構應豐富綠色轉型金融工具,提高對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應盡快提升碳中和與氣候風險管理意識,將轉型金融納入機構整體戰略,關注高碳資產風險敞口及主要資產碳足跡,針對鋼鐵行業轉型項目與轉型企業的特點創新綠色轉型金融產品與服務。大力發展低碳轉型掛鉤產品,研究開發轉型債券、轉型信貸、轉型基金、轉型保險、轉型信托、轉型REITs等多樣化轉型金融工具,引導發行人嚴格按照發行標準執行,對綠色低碳績效較高的鋼鐵企業適度提高銀行授信額度、給予債券發行利率優惠等,不斷豐富轉型金融市場融資手段。
鋼鐵企業需把握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和挑戰,結合行業碳減排路徑和轉型路線圖,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低碳轉型目標,設定清晰可量化的減碳指標,加強節能降碳技改、綠色產品研發、短流程冶煉轉換、循環經濟產業運營等項目統籌和設計,在強化信息披露的基礎上,積極按降碳、節能或減污效果爭取差別化的轉型金融支持。大型鋼鐵企業還應發揮“頭雁”作用,部署和展開一系列探索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產流程的工程化實踐,推進綠鋼產品認證,構建綠鋼采購聯盟,積極融入全球轉型金融市場。
第三方應積極參與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做好轉型金融支撐服務工作。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協助鋼鐵企業做好碳核算,建立企業碳賬戶,在方法學與技術路徑層面支持企業制定科學的碳目標與可信的轉型計劃,支持企業做好轉型有關的信息披露,基于政府出臺的或者其他恰當的標準對鋼鐵企業轉型績效或低碳鋼產品進行評估認證,作為金融機構提供轉型融資支持和提高低碳鋼產品溢價的必要參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