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鍵詞描述
智能制造成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與傳統產業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生產的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日趨明顯。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呼喚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能制造,是兩化深度融合切入點和主攻方向,這已經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和企業的主動行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發展智能制造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推進兩化融合企業管理體系貫標,全面提升制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實現兩個IT(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和倍增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B 政策指引
完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對推進兩化融合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積極探索。2013年,工信部制定實施了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4年的兩化融合工作圍繞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不斷推進。
繼去年1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正式公布后,去年5月工信部又印發了《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方案》。《方案》確定了全年的工作目標,在各省市和重點行業選擇502家企業開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年內一批試點企業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以規范企業兩化融合相關過程,形成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所要求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新能力,鼓勵各地更廣泛地發動企業參與貫標達標。
2014年4月21日,工信部召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主持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方向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進展情況,審議通過了2014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方案。
2014年7月30日,“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在京成立。互聯網與工業創新融合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之一,聯盟的成立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4年9月25日,地方工信系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楊學山出席會議并講話。楊學山指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要以貫標企業為主體,地方經信系統和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要緊緊圍繞企業貫標工作做好服務。要盡快建立起系統、全面、實時、客觀反映地方經信系統、貫標試點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貫標工作進展情況、問題困難、實施效果、典型經驗的基礎性工作交流平臺。
2014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企業宣貫大會、服務機構交流會等重要會議陸續召開,會議部署了重點工作,介紹了管理體系主要內容。隨后,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分地區、分行業自行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已經進入了推廣應用的新階段。2014年三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現場交流會,分別在北京、徐州、廣州召開。
2014年10月29日,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平臺啟動。該平臺作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網絡化協同工作載體,依托兩化融合咨詢服務平臺,開通了貫標工作跟蹤和認定管理系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論壇、博客系統、微信公眾平臺微社區等服務。平臺啟動,標志著工信部將進一步創新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認定工作手段,通過建立完善開放、透明的互聯網機制和模式,充分激發大眾創新潛能,發揮各方合力,加強全流程服務和監督管理,確保本質貫標,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有力促進成果全面普及推廣。
C 成效顯著
兩化向深度融合推進 工信部成立以來,對推進兩化融合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理論層面,工信部明確了推進兩化融合的內涵,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工業跨越式發展;明確了當前階段的最主要任務,即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在實踐層面,從企業、行業、區域三個維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典型應用企業和重點行業及領域。各地區、行業、企業也結合自身條件和實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4年,在工信部的有力領導下,我國兩化深度融合正深入推進。扎實推進兩化融合專項行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定和推廣全面展開,裝備、石化、汽車、民爆、輕工等重點領域智能化改造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兩化融合能力穩步提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制造業融合創新廣泛開展,一批工業云服務平臺、產業聯盟成立并運行,企業、行業、區域綜合集成應用典型不斷涌現。實施寬帶中國專項行動,三網融合深入推進,7個新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網絡升級和行業轉型成效顯著。
2015年,工信部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一是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研究論證國家級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充分發揮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作用,組織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選擇汽車、機械加工、鋼鐵、石化、民爆、紡織、輕工、電子信息等領域開展職能制造應用試點示范。組織實施流程制造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加快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發展。開展兩化融合及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區)試點建設,探索智能工廠示范應用,推廣成功經驗和模式。二是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研究出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繪制工業互聯網發展路線圖。繼續實施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在石化、冶金、食品、藥品、大型裝備、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試點示范;三是加快培育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四是建設和推廣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五是強化推進兩化融合的政策保障。
D 經典案例
企業兩化融合步伐加快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隨著兩化融合的不斷推進,在各工業行業、企業中涌現出了一批典型案例。
石化大省山東加快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步伐,推動兩化融合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協同創新發展。山東省根據工信部《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工作報告》要求,結合《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為推動全省信息化與工業化加快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發布了《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實施方案》,重點圍繞輕工、紡織、石化、機械等十大行業,扎實推進“四個一百”工程。目前山東省石化行業46.69%的企業信息化單項應用水平較為成熟,19.46%的企業已經開始向綜合集成階段發展。對越來越多的石化企業來說,信息化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上升為企業核心戰略。
廣東省2009年啟動了推動兩化融合“4個100示范工程”,即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裝備制造數字化、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4個領域各評定了100個示范工程項目,到目前取得了明顯成效,在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紡織服裝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等若干重點行業找到了相對成熟的共性模式。石油化工制造業加大綠色環保技術的投入,利用信息技術改造生產控制設備,建立節能減排自動控制和監測系統,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2014年,廣東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廣東省兩化深度融合再上新臺階。
海爾集團在推進兩化融合中表現十分突出。海爾正在從以企業為中心的“企業的信息化”,轉變成為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化的企業”,不斷探索兩化深度融合的管理模式。海爾從2006年正式啟動全球化戰略,

如何建立與之匹配的流程、組織和人才構架?一場信息化革命勢在必行。它本身是一個組織在動態的創新中,有計劃地、科學地拋棄舊事物,樹立更高目標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累積和延伸,而是在承接以往管理創新的基礎上,展開巨大的顛覆性創新。2007年4月26日,海爾啟動了1000天信息化再造,目前已建立了集訂單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系統。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海爾再一次走在制造業數據應用的前列,將數據定義為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資產,通過數據分析輸出企業的“危”和“機”。
▲
近年來,兩化深度融合效果顯著,移動網絡、二維碼等移動技術相繼突破,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物聯網技術在智能裝備、安全生產等領域應用示范成效明顯,這為推進智能制造奠定了重要基礎。
(資料圖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