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8日,第32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暨第2屆湖北食品產業鏈博覽會在湖北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同期舉辦的“食品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國家鄉村振興局原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全國鄉村建設高校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曉山圍繞踐行大食物觀所面臨的新挑戰與新任務進行了主題分享。
(國家鄉村振興局原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全國鄉村建設高校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曉山。)
劉曉山指出,農業作為人類衣食之源、國民經濟基礎以及民族國家自立根基,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意義重大。但因資源稟賦與生產力等因素,我國農業產能、結構與品質曾難以滿足人口增長與生活水平提升需求。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大農業、大食物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相關理念并為農業現代化指明方向,同時也帶來新挑戰與任務。
在新挑戰方面,一是大食物觀拓寬農業寬度,對資源鏈形成挑戰。滿足多元食物消費需求需充足供應、優良種類品質及合理食用方式。我國踐行大食物觀需要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如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及生物植物資源拓展,這些拓展催生新業態并帶來挑戰。二是大食物觀拉長農業長度,對產業鏈構成挑戰。“大食物觀”需“大農業觀”與“大市場觀”,前者要求構建現代化大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后者需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并強化政府職能,提升食物保供能力與統籌國內外市場資源能力,拉伸產業鏈并引發新業態與挑戰。
關于新任務,劉曉山認為踐行大食物觀要把握三個趨勢、凝聚三方合力。在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上,一是城鄉融合發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求,需統籌多方面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與共同繁榮。二是東西協作、陸海統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在新階段對綜合開發利用相關資源提出新要求。三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高質量鄉村振興需立足統籌國內外大局與循環,打造適宜體制以激發內生動力。凝聚合力方面,一是高校、職校同向著力,堅持學為所用,聯合培養創新與實踐能力兼具的人才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全國鄉村建設高校聯盟已在探索。二是科研、實業協同發力,科研應結合社會需求與實業發展,采用訂單式產學研合作。三是政府、市場共同加力,政府創造良好市場環境,與市場協同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
劉曉山最后表示,希望此次會議能匯聚智慧力量,為踐行大食物觀、推動食品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