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華為在重慶舉辦了“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智能制造媒體溝通會”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國內眾多媒體及行業專家的廣泛關注,參會嘉賓參觀了華為&長安智慧工廠全球樣板點,并共同探討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制造業帶來的深遠影響。
探訪智慧工廠:融合先進技術的未來制造
位于重慶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黑燈工廠”,廣泛應用5G、AI、數字孿生等40余項領先技術,具有“智能、低碳、高效”三大特征。
在數智工廠的建設過程中,華為深入參與,一方面自身多年的數字化轉型理論和經驗賦能,成為了長安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方法論之一。另一方面,長安汽車采用了“一云一網一平臺”的華為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新架構,為數智工廠構建起堅實的數智化底座,推動產業向智能化轉型。
深度交流:共話數智化未來
探訪過后,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業務總經理楊萍與華為中國政企CMO邱恒分享了華為在踐行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及幫助各行業客戶開展數智化轉型中的收獲、體驗和創造的行業新價值。
楊萍首先詳細介紹了華為在數智化轉型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戰略布局和實際應用。他指出,華為作為一家深耕技術創新的企業,早在90年代便開始了信息化建設,并在2014年啟動數字化轉型、2018年啟動全面的人工智能的戰略。在此過程中,華為依托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在“研產供銷服”各領域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楊萍進一步分享了華為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創新實踐。他提到,華為在軟件研發,生產制造,物流供應等環節,廣泛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例如,在手機生產線,華為根據市場側客戶訂單智能排產結果,自動調取研發側BOM信息,從物料人工揀選變為自動發料,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準度;在生產質量管理方面,通過人工智能質量檢測分析,使每一道質量檢測的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華為通過構建靈活的物流方案和智能優化系統,使得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鏈管理更加高效。他特別提到,華為通過大模型對物流路徑、庫存管理、裝箱裝車等環節進行優化,確保了全球物流的快速響應和高效運作。
當然,華為的數智化轉型能力不僅服務于像長安、廣汽等車輛裝備企業,還服務于半導體設計和制造企業、家電電子企業、新能源企業、生物醫藥企業、煙草行業、紡織行業、機器人行業等。例如在生物醫藥行業,研發前期投入成本巨大,而AI輔助藥物研發則可以通過大模型來自動模擬仿真這個過程,華為針對藥企在藥物發現、臨床試驗、基因分析等環節面臨的難題,提供了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該模型共訓練了17億的藥物分子數據,幫助制藥企業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從而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在機器人行業,依據自身的研發變革經驗,頭部機器人企業打造IPD管理體系,重塑了結構化研發流程,實現了研發質量與生產質量的協同管理,大大節約研發制造成本。
而針對行業轉型中面臨的“數智鴻溝”問題,華為中國政企CMO邱恒表示,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希望“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帶給客戶”,通過“伙伴+華為”的體系,幫助我國的大中小型企業輕松數智化。他指出,華為不僅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還通過豐富的行業數智化實踐經驗,以及“伙伴+華為”體系給客戶帶來的周到的服務和就在身邊的團隊,將成功經驗進行廣泛復制,讓更多行業客戶與“數智世界一觸即達”。邱恒特別強調,華為通過與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已經成功幫助超過7500家制造企業實現了數智化轉型。
同時,關于華為如何實現“能力外溢”,邱恒也指出,華為能夠實現能力外溢的基石在于強大的技術創新和積累。他詳細介紹了華為在算力、存力和運力領域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在昇騰、鯤鵬和歐拉等核心技術方面的創新。他提到,華為在存儲領域已連續八年位居Gartner主存儲魔力象限領導者,推出的OceanStorA800存儲產品,大幅提升了AI集群的可用性和性能。此外,華為在網絡技術方面的創新也為不同行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尤其是在Wi-Fi7和F5G全光網技術領域,華為通過高性能網絡解決方案,幫助制造企業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網絡安全性。
邱恒強調,“隔行不隔理”,盡管不同行業的需求不同,但數智化轉型的服務邏輯是共通的。華為通過架構先行、平臺先行、場景創新和迭代前進的方法,幫助各行業打造智能體參考架構,推進智能感知、聯接、平臺建設以及AI大模型的應用。他總結道,數智化的增長與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密切相關,華為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合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推動全球智能制造新時代
隨著智能化、數智化轉型浪潮的到來,華為&長安智慧工廠全球樣板點的成功經驗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在未來,華為將繼續深化與制造企業的合作,推動數智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云計算、5G、大數據、AI等技術的融合創新,為更多企業提供數智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助力各行業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
隨著智慧工廠的不斷推廣,未來將有更多企業通過數智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制造業的質變,而華為作為技術推動者和行業數智化的實踐者,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更高質量、更智能化的發展道路。(李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