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yè)報 銀昕
電商領域備受爭議的“僅退款”規(guī)則,最近出現(xiàn)了被收緊的趨勢。
11月底,“快手小店”的商家APP發(fā)布了一則服務公告,稱因業(yè)務內容調整,經平臺綜合考慮決策,快手電商針對“退款不退貨”服務進行廢止,已開通此服務的商家,平臺于12月2日終止此項服務,商家可自主在12月2日之前解約,未解約的商家將在到期后自動解約。
在終止“退款不退貨”的同時,快手還對“僅退款”的規(guī)則進行了修改。最新的《快手小店售后服務管理規(guī)則》中“僅退款”的規(guī)則是:若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時商家尚未發(fā)貨,商家應在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后24小時內進行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系統(tǒng)將默認商家同意該僅退款申請,并自動退款給用戶;若商家已發(fā)貨,商家應在用戶提交僅退款申請后36小時內進行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系統(tǒng)將默認商家同意該僅退款申請,并自動退款給用戶。
也就是說,今后消費者的“僅退款”申請,必須先由商家同意,而不是直接由平臺自行通過。
快手修改規(guī)則是出于何種考慮?中國工業(yè)報聯(lián)系了快手媒體合作部負責人石先生,他表示除了公告以外,目前沒有可以發(fā)布的消息。
家住東北黑龍江省的劉先生在某電商平臺對外銷售醫(yī)療器械和保健品,他所在的平臺自2023年12月開啟“僅退款”模式之后“苦不堪言”?!艾F(xiàn)在電商越來越不好做了,競爭激烈到一定程度,才有平臺想出‘僅退款’這么個損招?!眲⑾壬硎?,這次快手收緊“僅退款”規(guī)則,表面上做到了相對公平,但他擔心的是,一旦消費者向平臺提起介入申請,平臺出于留住用戶的考慮,在行使最終裁決權時是否仍會倒向消費者一邊?!斑@要看今后的具體實踐了。”劉先生說。
“僅退款”的前世今生
所謂“僅退款”是指,商家發(fā)出的貨物存在嚴重問題,比如“嚴重劣質”“貨不對板”的情況,或者消費者下單后商家遲遲不發(fā)貨的情況下,電商平臺在對雙方此前的行為指標綜合評估后,支持消費者“僅退款”而不必將問題貨物寄回給商家。此種服務的好處是,一旦發(fā)生售后爭議,消費者可以省去等待商家同意退貨、寄回商品、商家確認商品無誤并退款等環(huán)節(jié),“一步到位”實現(xiàn)退款。
“僅退款”始于2017年的亞馬遜,亞馬遜的“僅退款”模式由消費者提出申請后,交給平臺做出判斷,平臺擁有此類爭議的最終裁定權。
國內的效法者,始于2021年的拼多多。由于拼多多平臺的客單價和貨單價普遍不高,在低價商品出現(xiàn)嚴重質量問題或者貨不對板時,再將問題商品寄回給商家的意義不大,與其再退換貨給物流商平添成本和麻煩,不如“一退了之”?!皟H退款”對單價不高,總價也不高的小商品、日用品商家來說,是合適的,畢竟有些商品的價格還不如退換貨的物流成本高。
然而,在2023年,隨著電商競爭的白熱化,客單價和貨單價都不低的其他電商平臺也紛紛加入了“僅退款”的行列:2023年9月至12月間,幾乎所有主流電商全部增加了“僅退款”服務,目的只有一個:留住用戶。
“羊毛黨”的出現(xiàn)
在記者電話采訪劉先生的當天上午,他開設的網店就遭遇了兩個要求“僅退款”的消費者。其中一位消費者的購買時間是一個月前,早就過了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期限,還申請了“僅退款”,給出的理由是“不用了,想退貨”。按照此前的交易習慣,劉先生完全有理由拒絕,但這次他卻不得不接受,因為一旦他拒絕了,買家如果申請平臺介入,“大概率最終還要退貨,反而增加了糾紛率。糾紛率的升高會導致店鋪評分降低。”劉先生說,由于平臺對入駐商家的各種限制,他不得不忍氣吞聲,避免因小失大。
于是,“羊毛黨”出現(xiàn)了。一些人對收到的貨品指出一些問題,就申請“僅退款”,無需商家同意,平臺來判斷,為了討好消費者,平臺一般都會選擇支持。
工作于快手內部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僅退款”在最初不能算是“問題”服務,相反,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生鮮產品很難退還,必須有‘僅退款’這一項來保障消費者體驗。此外,廉價電商平臺的入駐商家在早期售賣過很多‘三無’產品,很多消費者收到貨不滿意,但實在懶得為這些小商品花錢花精力去退貨,‘僅退款’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劉先生也認為,理論上說,“薅羊毛”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他也見過一些同行,產品質量不怎么樣,消費者懶得在退貨上花時間和金錢,只能認賬,就當“砸手里”了?!耙坏┫M者認了,就便宜了那些制假售假的小商販。”
但當“僅退款”被濫用,特別是用到了并非低價商品的場景,就出現(xiàn)了上述讓劉先生頗感為難的“羊毛黨”。
劉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低價電商推出這項服務,他沒太放在心上,但當主流平臺都跟進之后,他和同行最擔心的就是,平臺將貨單價動輒幾百上千的醫(yī)療器械和保健品,也當做小商品和日用品,在判罰時一面倒地傾向消費者,增加商家的壓力。
“羊毛”還能薅多久?
在來自商家強烈的反響之下,“僅退款”日趨被收緊。
2024年8月,“僅退款”發(fā)起者亞馬遜在美國站對這一規(guī)則做了進一步的明確:只有75美元以下的商品可使用“僅退款”、危險品、召回品以及其他不可退貨的商品不在其列。亞馬遜美國站還規(guī)定:只有信用良好的賣家才能使用該服務:只有不存在濫用“僅退款”服務記錄的買家才能申請“僅退款”。
中國電商平臺的“修正動作”也隨之而來,在快手于11月末修改規(guī)則之前,淘寶與亞馬遜幾乎同時收緊了“僅退款”規(guī)則。改變后的規(guī)則增加了對賣家的保護內容:對店鋪綜合得分大于等于4.8分的賣家,平臺不通過主動介入和直接通過的方式支持“僅退款”,而是要賣家和消費者先進行協(xié)商。淘寶還明確了商家在“僅退款”規(guī)則下的申訴環(huán)節(jié),商家申訴后,由第三方檢驗機構對商品質量抽查,檢測通過后平臺將對商家進行一定的賠付。
淘寶還稱,將升級“僅退款”行為的識別模型,讓其判斷更為精準,拒絕有異常行為記錄的消費者申請“僅退款”。
之所以修改“僅退款”規(guī)則,平臺除了收到了來自賣家的強烈反應之外,也有國家出臺了新規(guī)的原因。
早在2024年5月6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就公布了《網絡反不當競爭暫行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xié)議、交易規(guī)則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進行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條件。2024年9月1日,暫行規(guī)定開始實施。淘寶于2024年8月對“僅退款”規(guī)則的修改,提前響應了新規(guī)。
平臺修改規(guī)則,限制“羊毛黨”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壓實平臺責任,如果賣家對平臺的判罰十分不滿,選擇繞開平臺將消費者起訴,平臺“失能”導致爭議外流至司法機關,是電商企業(yè)不愿見到的。
爭議外流的例子有跡可尋。西寧市城中區(qū)人民法院近期調解了一起電商賣家與消費者之間因“僅退款”引發(fā)的爭議。2024年5月,消費者在買家店鋪購買商品,到了7月,突然申請“僅退款”并在平臺的支持下操作成功。位于廣東的賣家得不到平臺方面的支持,不遠千里將消費者告到了西寧。在法院的調解下,消費者向賣家退還了800元貨款。
“這樣案件的源頭是平臺‘失能’。平臺調解時一味偏向消費者,才增加了這些原本不必有的訴訟。”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知識產權部首席律師趙虎告訴中國工業(yè)報,在平臺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此前出現(xiàn)過各種問題之后,國家對平臺的要求是“壓實平臺責任”,如果平臺“失能”,將訴訟外溢,長此以往一定會被監(jiān)管部門注意到。
現(xiàn)在,留給“羊毛黨”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