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產業互聯網的熱度不斷攀升,“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不僅頭部互聯網企業大力推進產業互聯網的戰略轉型,而且越來越多的新興互聯網企業也涌入了這個賽道。那么,產業互聯網如何實現呢?深圳璐克斯產業互聯網公司聯合創始人尹月女士接受筆者的采訪對該問題進行解答,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互聯網產生的背景
尹月介紹說,消費互聯網進入成熟階段后必然要求產業進行互聯網升級。從2000年開始至今,互聯網經歷了信息時代、社交時代、電子商務時代再到共享平臺時代,都是在圍繞終端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創新,消費者的需求在之前的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快速且充分的滿足。微信、QQ、淘寶、支付寶、滴滴、今日頭條等頭部熱門應用的用戶數量都是在幾億級別,國內的人口紅利也即將消失,互聯網企業間競爭加劇。而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也通過這些頭部應用在不經意間在互聯網上留下了痕跡,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數據基礎。再加上近年國家不斷的出臺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的政策、文件,國家希望推動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的建設,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從而實現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產業互聯網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并逐步成為近年熱點名詞。
產業互聯網平臺需要能夠打通產業鏈中的信息流、交易流、資金流、物流、票據流,以實現整個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只有完成數字化升級我們才能夠以這些業務中的完整數據為基礎,實現以需求決定生產業務模式、構成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實現供應鏈金融對產業的全覆蓋。如何實現以上目的,尹月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用平臺鏈接、以技術賦能。
以平臺鏈接
產業互聯網平臺應該是整個產業鏈中的基礎設施,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實現信息流通效率的提升,其能夠為產業鏈中的各類主體使用,使各類主體之間能夠更具各自的需求自發的產生鏈接,創造價值。產業互聯網平臺一般包含交易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共享服務平臺,交易平臺是核心,供應鏈金融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是重要支撐。交易是產業鏈中的企業天然具備的需求,也是企業主體進入平臺的基本條件,只有能產生真實、高效交易的平臺才能長久生存,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金融需求,而供應鏈金融中的信用評估體系也重度依賴于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數據。而在金融需求之外,企業也會提出更多其它配套服務的需求,例如:物流服務、倉儲服務、加工服務、包裝服務等。依托于交易平臺才能夠衍生出供應鏈金融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平臺中鏈接的產業鏈中的環節越多、觸達的企業主體越多,也就越繁榮,平臺生命力也就越旺盛。
在介入了足夠多的企業主體之下,我們需要在平臺中提供一套精密的規則和機制系統,這套規則和系統能夠讓平臺中的主體非常之便捷、恰如其分的產生鏈接,交易主體在交易過程中便能和物流企業、倉儲企業產生互動,提前確定所需服務的價格、內容;其次,這套規則和機制能夠放大企業發展的機會,平臺中的資源能夠充分的被企業所有,企業能夠像使用云計算資源一樣,根據自己需求動態選擇金融、物流、倉儲等資源和設施;最后這套機制和系統能夠對平臺中主體的行為產生反饋,對發展迅猛的企業進行資源傾斜,對違約行為則能夠記錄在案,并進行信用降級。
用技術賦能
通過搭建平臺,我們能夠培養一個十分之有效的互聯網團隊,我們不希望團隊的內力只服務于平臺企業內部,而應該為整個產業鏈中的所有主體提供服務。
首先,我們需要把平臺的能力通過開放平臺的形式對外提供,我們愿意與任何產業中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系統進行鏈接,這種鏈接就像消費互聯網中的“最后一公里”,是最重、最臟的活,但這也是最有價值和最有壁壘的活。
我們還應該作為整個產業的觀察者,把產業中的優秀模式整理成解決方案,并在平臺中提供相應的工具讓其它主體進行快速復用。這種解決方案的輸出也是建立產業內標準的重要手段。
最后我們需要把中心放到IT能力的輸出上。我們先把IT能力抽象成可復用的能力組件,讓其它企業開箱即用;我們也需要對外展示我們的經驗和思考,以幫助更多的企業建設數字化系統;我們建立一直能夠直接為其它企業服務的技術團隊,深入參與到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和運營工作中,能夠幫助其形成互聯網思維、快速掌握互聯網工具的使用。
尹月最后總結說,產業互聯網的實現需要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標準化,交易、支付、金融、物流、倉儲等等只有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才能沉淀為基礎設施,才能為產業中的主體進行復用,實現賦能。(蕎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