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十年以來,從無到有,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科技前沿,緊跟國家戰略部署,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連,與企業發展相互支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不僅推動了洛軸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而且為整個軸承行業的創新發展樹立了標桿。”近日,在河南洛陽市舉行的航空及重大裝備用高端軸承技術主題交流活動中,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周宇對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十年建設“成績單”給予了高度肯定。
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5年9月30日由科技部正式批準建設。該實驗室依托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以航空與重大裝備精密軸承為對象,瞄準國際前沿技術,面向我國航空工業和軸承行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高性能航空與重大裝備精密軸承設計理論、航空與重大裝備精密軸承抗疲勞制造、航空與重大裝備精密軸承試驗及評價和航空與重大裝備精密軸承標準等4個研究方向,深入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
實驗室組建10年來,相關成果在聚焦創新前沿、助力國家能源安全、護航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充分彰顯軸承行業唯一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和產業重大需求,奮力挺起民族軸承工業脊梁的使命和擔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軸承鋼相關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冶金軋機軸承領域。相關技術推動產品具備表面硬度高、韌性好、耐沖擊等特點,顯著提升了軋機軸承使用壽命。該項突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彰顯了實驗室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卓越實力。
面向經濟主戰場——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攻克了大功率風電軸承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超大型海上風電主軸軸承,整體技術水平躍居國際領先行列,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特別是海上16兆瓦風電機組主軸軸承的成功研制與應用,標志著我國在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風電軸承自主化率大幅提升至70%以上,為國家能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航空發動機軸承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相關技術成果成功應用于第五代發動機主軸軸承,標志著國內航空發動機主軸軸承的研制水平邁上新臺階,為提升我國航空工業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高轉速低噪音轉盤軸承單元化設計技術上取得關鍵性進展,并率先在醫用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領域實現應用與推廣。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打破了CT機主軸承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為人民健康事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國產裝備支持。
劉維民代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對航空及重大裝備用高端軸承技術發展論壇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對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十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他表示,軸承是核心基礎零部件,軸承工業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受到國家高度關注。希望實驗室強化產學研用,以開放的心態和靈活的機制,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瞄準高端軸承“卡脖子”難題,加快技術攻關,解決高端軸承“卡脖子”技術難題,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希望實驗室今后在引領行業科技發展的同時,要在為行業輸出共性技術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周宇希望實驗室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注重總結和提煉核心技術,對成熟的技術創新成果要及時形成標準和規范,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交流,實現成果共享,承擔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責任。
洛軸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瑩表示,洛軸將進一步加大對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積極響應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戰略號召,充分利用政策紅利,聚焦高端軸承“卡脖子”難題,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同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研院所與高校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在軸承及相關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材料研發、試驗檢測等領域持續探索,力求突破,以更加卓越的成果回饋社會,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論壇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理工大學、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等專家學者圍繞“航空及重大裝備用高端軸承技術發展”主題,分享了在航空及重大裝備用高端軸承技術發展的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