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12月10日,第三屆“中核創星”科技創新大賽“揭榜掛帥”專題賽在北京舉辦。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現場獲悉,圍繞先進工藝、數字前沿、裝備智造三大賽道,由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數字化部牽頭,經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組織專家篩選,面向社會發布“揭榜掛帥”需求榜單,發布需求13項,釋放總訂單體量達5370萬元。共有109個來自各行各業的科創團隊報名參賽,經初審后,來自高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人員組成的85個團隊入圍。
這13項需求分別是狹小多彎道空間鎳單質去除技術、混合物分離、核電燃料元件燃料棒內氦亞無損檢測技術,便攜式動態透視儀,核級廢樹脂輻照分解產氣研究,增材制造激光熔覆設備小型化、輕量化且工藝穩定,核電機組循環水泵跳閘及高加解列汽機RUNBACK信號研究,基于無監督學習的核電廠零部件表面異常識別算法研究,耐輻照存儲芯片開發,核電廠取水致災浮體監測預警和輔助決策,核電廠安保AI自主巡邏機器人,放射性藥品質量控制實驗室LIMS管理系統,實驗室數字化平臺核電工程“造島機”施工智能裝備研究。
大賽特別設置了領創高校賽,吸引了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蘭州大學、深圳大學等知名高校前來參賽揭榜,深化了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生態建設,也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展示舞臺。
科技創新是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產業最鮮明的屬性。大賽現場,聚焦技術突破和創新引領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各團隊踴躍競逐,提出各類解決方案。
“核電工程‘造島機’施工智能裝備研究”項目中,參賽團隊的前沿理論研究與行業企業的實踐經驗相互碰撞,為核電基礎設施智能化變革注入新動力?!氨銛y式動態透視儀”項目中,有的參賽團隊憑借自身高端影像技術積累,計劃通過高分辨率成像來探測復雜工作狀況;有的參賽團隊利用運維大數據深入研究故障特征,為透視儀加入智能診斷功能;還有的參賽團隊則根據一線檢修經驗來提升設備的實用性。
“核電廠安保AI自主巡邏機器人”賽場上,參賽團隊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導航避障技術為輔助,打造核設施安全防護新模式;“基于無監督學習的核電廠零部件表面異常識別算法研究”項目里,參賽團隊運用深度學習的先進算法探尋核電部件的微觀隱患;“核級廢樹脂輻照分解產氣研究”中,參賽團隊從實驗探索到模型構建,爭奪安全高效的處理方案。
記者獲悉,12月10日當日,85個項目分為3個會場進行答辯評審,賽后發榜單位將明確1-3家揭榜單位,開展更深度的對接,并于2025年5月份前明確揭榜結果及簽約金額,所需項目經費由發榜方承擔。
“希望通過包括‘揭榜掛帥’機制在內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激發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更多產研協同發力,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成果?!敝泻思瘓F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屆“揭榜掛帥”賽事中,有七家單位成功揭榜,十余家單位進入了發榜方的供應商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