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在湖南長沙天心區勞動西路與湘江路交匯處的湘江之畔,曾經的長沙油脂廠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點綴于油罐之上的燈帶美輪美奐,獨特的工業風景深受年輕人追捧。
近兩年,湖南省高度重視工業旅游發展,堅持“廠區變景區,生產線即風景線”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深度融合,變“老廠房”為“新地標”,變“工業硬實力”為“文化軟實力”。截至目前,湖南共有6家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117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全省工業旅游多點開花,成為三湘大地的新風景。
“退役”生產線成為亮麗風景線
湖南有著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留下了諸多寶貴的工業資源,當前,湖南正著力打造國家重要的制造業高地,飛速發展的工程機械、電力機車、新能源汽車等現代制造業以及獨具特色的制茶、釀酒等加工產業,使湖南擁有了發展工業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
2023年11月,湖南召開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今年1月,發布“13條”促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5月,長沙、衡陽等五市共建沿湘江工業旅游發展走廊聯盟;6月,舉辦湖南工業旅游推廣月……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湖南工業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的711礦曾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升空、第一艘核潛艇下水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于2004年正式閉礦。如今,經過生態修復,711礦已蝶變成“紅色+工礦+旅游”的“金銀山”,廢物垃圾場變身時代廣場,老舊廠房變成教學基地,廢置機關大院變成陳列展區,在711礦基礎上打造的711時光小鎮,已成為人們感受懷舊慢生活的休閑之地。
作為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觀摩點,湘見·建湘工業文化街區掀起了衡陽的一波工業旅游熱。該街區依托原衡陽建湘柴油機廠豐富的工業和紅色旅游資源打造,以特色工業旅游為主線,全面展示新中國國有企業的奮斗歷程與工人的風采。與此同時,街區還充分利用老廠傳統生產工藝齊全的優勢,整合開發了工業建筑游覽、建湘廠史展示、工業藝術作品展示、生產設備展示、生產現場研學體驗等多個項目,游客在游覽之余,還可以現場觀摩和動手體驗傳統制造業生產工藝的獨特魅力。
湖南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投入資金、培訓人員,促進保護利用工作,使遍布瀟湘大地的工業老廠房蝶變為文旅新地標。今年3月,長沙市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多部門協同合作的聯席會議制度,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工業旅游投資、運營、管理和服務,2024年統籌安排資金1000萬元,用于工業遺存項目有機更新和工業旅游品牌點提質改造等。
場景創新有溫度、有文化、有趣味
豐富的工業旅游觀光內容、新穎的工業旅游體驗項目、獨具特色的工業旅游衍生商品、形式多樣的工業旅游推廣活動……在推進工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湖南各地不斷創新。
今年6月舉辦的湖南首屆工業旅游推廣月活動,集中展示了全省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與產品,塑造了湖南工業旅游品牌形象。活動主會場株洲借助“廠BA”熱度,以“工業文化+賽事體驗”的形式吸引觀眾關注、參與,球場外還設有“硬核株洲”工業記憶時光隧道及多元素消費場景。
株洲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喜蘭介紹,為打造優質的工業旅游產品,株洲市立足優勢,推動中車株機、蘆淞航空小鎮等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瞄準工業研學,推出有溫度、有文化、有趣味的產品;結合株洲獨特的工業元素,推出“株洲禮物”系列文創產品,讓大國重器可以帶走、可以快遞。同時,策劃并推出“廠BA”“航空嘉年華”“醴陵撿瓷”“蘆淞淘衣”等一系列工業題材原創品牌活動。今年上半年,株洲市工業旅游示范點接待游客總人數125萬,實現營收5300余萬元。
“工業智造”成為文旅新景觀
為答好“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兩道融合命題,在推進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湖南積極深挖工業、旅游領域深厚底蘊,通過“工業+科技”“工業+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湖南工業旅游、科技研學的美麗風景線。
在株洲,中車株機工業依托高科技展館和智能化生產線,打造了一條集參觀、研學、商務游學于一體的旅游線路,成為展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實力的重要窗口。蘆淞航空小鎮憑借航空產業優勢,開發了航空科普教育和體驗項目,讓游客在了解航空歷史的同時,體驗飛行的樂趣。
在長沙,三一智聯重卡產業園引入智能化生產線和AGV無人搬運車等高科技設備,打造工業旅游場景,成為游客開展研學游、親子游的熱門選擇。比亞迪以其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為核心,通過試駕體驗和科普教育活動,將科技與工業緊密結合,讓游客近距離感受綠色出行的魅力。
“我們將深挖工業旅游潛力,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的標桿帶動作用,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工業旅游發展格局,變工業旅游資源大省為工業旅游強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歐陽斌說。
▲蘆淞航空小鎮迎來研學團隊株洲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