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軌道上的安徽”建設,全面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近日,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安徽鐵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提升鐵路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奮力開創全省鐵路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意見分為總體要求、科學規劃路網布局、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提升鐵路客貨運輸能力、構建鐵路可持續發展體系、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強化保障措施等七部分。
在總體要求部分,意見明確,到2027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6600公里以上,通達各市和90%以上縣,其中高速鐵路3600公里以上,通達各市和80%以上縣,合肥市與省內其他市實現高鐵直達?;拘纬墒瘸鞘兄g1小時、至長三角其他地區城市2小時、至中部其他地區城市3小時、至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及部分西部地區城市4小時通達的高鐵出行圈。普速鐵路運能利用率提高至75%左右,鐵路貨運量增長至1億噸左右。鐵路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有效提升,新能源機車試點運營,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研發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鐵路電氣化率提高至85%左右,綠色鐵路、綠色站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省級鐵路運營管理、綜合開發等職能逐步健全完善,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
到2035年,以主要樞紐為紐帶,以關鍵節點為支點,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一體銜接、互聯互通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全面形成。高效率的全程服務體系和高品質的產品供給體系更加完善,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高鐵出行圈和快運物流圈全面形成。全省鐵路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在科學規劃路網布局方面,意見明確,安徽省將完善路網規劃體系,明確路網建設重點,合理確定建設標準。路網建設重點上,全面貫通安徽境內京港、沿江等國家干線鐵路通道,完善長三角地區及省內城際鐵路網,有序建設區域高鐵連接線和市域(郊)鐵路,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客運體系,加快提升鐵路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銜接水平和多元化服務功能,實現樞紐“零換乘”目標。大力提升鐵路網貨運能力。支持重點港口、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
在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方面,意見指出,安徽省將適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健全分類分層投資體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積極利用各類金融資源,探索自主運營模式,積極開行城際列車,推動鐵路貨運發展。自2025年起連續6年,省級財政每年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統籌安排40億元,用于鐵路建設、運營補虧投入以及融資貼息。
在構建鐵路可持續發展體系方面,意見明確,安徽省將做強做優省級管理平臺,鼓勵多元化經營開發,建立運營補虧機制。安徽省將綜合運用財稅支持政策彌補鐵路運營虧損。建立省級統籌、省市共擔的鐵路運營補虧機制,設立鐵路運營補虧資金池,自2025年起,按項目確定鐵路運營虧損金額,由省市按股比逐年繳入資金池。
在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方面,安徽省將打造鐵路數智化信息管理平臺,創新項目管理咨詢模式,加快培育專業技術人才,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安徽省將鼓勵有條件的市域(郊)鐵路、鐵路專用線應用氫能機車。加強高速磁浮鐵路系統等前沿技術研究儲備,適時建設示范工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