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旅游新業態,工業旅游以工業為載體,文化為靈魂,旅游為手段,市場為目標,通過參觀工業場所、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以及體驗工業文化,為大眾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
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集團工會主席張瑩12月16日在“匠心·匠新”特展暨北京工業旅游公眾開放日活動上介紹,此次開放日活動是近期北京大力推動工業旅游活動以來,在博物館舉辦的首個北京工業旅游開放日。
游客正在體驗虛實融合MR文物展示(上證報記者劉暄攝)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對于發展工業旅游來說至關重要。記者在活動現場注意到,展覽采用全息展示柜、VR體驗、AR冰箱貼、AIGC照相機等創新技術,展示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北京靈境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宋陽介紹,展覽通過三維重建將產品還原成數字化形態,再利用混合現實技術將其融入現實空間。觀眾戴上特制的戒指或VR設備,就能直接將展品取出,以更直觀的方式觀察其細節。
參觀者們參與景泰藍和內畫的制作(上證報記者劉暄攝)
工業旅游是伴隨著人們對旅游資源理解的拓展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新概念和產品新形式。工業旅游在發達國家由來已久,特別是一些大企業,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時也使自己的產品家喻戶曉。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都市產業處處長鄒根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承弘揚工業文化、大力發展工業旅游,對企業品牌的提升有著極為積極的推動作用。工業旅游的開展,不但能夠有效吸引流量,而且可將所吸引的流量成功轉化為實際消費,從而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借助工業旅游這一獨特形式,公眾得以深入探尋工業文化的內涵以及產品背后的精彩故事,這對于增強公眾對行業與企業的認同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工業旅游市場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和細分化的特點。一方面,大型工業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完善的生產體系和品牌影響力,在工業旅游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能夠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參觀體驗。另一方面,中小型工業企業也積極參與工業旅游的開發和推廣,通過創新旅游項目、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爭取市場份額。
“工業旅游是文旅結合的重要環節。成功的工業旅游項目不僅具有旅游價值,還能融入研學、商業等元素,形成多樣性的商業體。”北京眾創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易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在此過程中,頂層運營至關重要,需將設計與運營緊密結合,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持續發展。工業旅游的發展不僅能帶動當地的經濟效益,還能提升城市的文化旅游品質。
據統計,2019年中國工業旅游收入達到了270億元,顯示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到2023年,全球工業旅游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87.41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將持續增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