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從山東省濟寧市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市現有規模養殖場1863家、養殖專業戶6220家,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均達100%,綜合利用率達92.2%,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近年來,濟寧市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原則,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利用路徑,持續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有力促進了畜牧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通過壓實三項舉措,夯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礎。一是強化扶持指導。制定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將其納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考核。定期進入養殖場(戶)開展技術指導并編印專門技術指南,廣泛推廣固液分離、全量收集還田等模式,2024以來舉辦專題培訓班11次、培訓1320人次。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市財政列支專項資金支持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糞肥還田等工作。加強金融扶持力度,2024年以來舉辦銀企對接會3次,幫扶990家養殖場(戶)獲批貸款,用于配套升級養殖場環境控制和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等。三是搶抓政策機遇。統籌推進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爭取國家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10個,建成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12處、固(液)體存儲設施84.8萬平方米,鋪設管網114千米,購置設備4688臺(套)。
創新實施“豬—沼—稻(蝦)”模式、“牛—沼—草(魚)”模式、“鴨—糞—藕”模式、“羊—糞—林”等模式,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成效。魚臺等區縣120余家養殖戶,以豬糞和水稻秸稈等為沼氣池發酵原料,產生沼氣后供炊事、照明、取暖,同時將生成的沼液和沼渣用來肥田和龍蝦養殖。將奶牛糞污進行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提供養殖場生產及生活用能,沼渣用于種植牧草,沼液用于養魚。鼓勵引導具有一定實力的鴨子養殖基地,在場區每個養殖單元實行鴨舍、運動場、戲水池、蓮藕池一體化建設,采用網上養殖、自動清糞方式,對戲水池廢水利用蓮藕池生態消納,既減少廢水排放,又提高蓮藕產量。將羊糞污經堆積發酵處理,用于果樹及綠化樹木種植施肥。
突出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依托溫氏集團等龍頭企業推進畜禽品種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等,定期對養殖場還田土地肥力改良、水環境等情況進行檢測,根據結果評選獎勵農牧循環示范場。目前全市共創建市級以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500處、省級種養結合樣板基地12家,累計對45家示范養殖場獎補800萬元。
按照“以地定畜、以畜肥地”原則,合理確定全市養殖業布局和規模,優化整合零散養殖用地。同時引導畜禽養殖龍頭企業通過簽訂合同、訂單等形式,將更多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專業戶納入產業化經營體系。目前全市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86%。
通過打造“濟寧智慧畜牧信息系統”,責任部門可通過APP在線檢查養殖場,實現養殖場環境治理可視化管理。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巡查機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流域污染排查行動等,實行多部門聯合專項整治,濟寧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孫明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