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是旅游大市,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濰坊市以發展全域旅游為抓手,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青州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績創建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臨朐縣、安丘市、諸城市、壽光市成功創建為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下步,將著力從產業躍升、消費提振、融合拓展、形象塑造等方面,進一步推動文旅發展,為城市發展貢獻更多文旅力量。
實施文旅產業躍升工程
推進文旅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山海城”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策劃包裝、招引建設一批支撐引領型“爆款”文旅項目,每年滾動推進100個以上重點項目,年度投資額不低于100億元。持續推動諸城國家恐龍化石自然博物館、坊茨小鎮、1532文化產業園、世界風箏公園、“齊魯天路”等重點項目提檔升級,科學布局更多新業態新項目,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培強壯大文旅市場主體。引導民營文旅企業規范發展,推動中小微文旅企業向“專精特新”邁進。推動旅行社轉型升級,開發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線路。深化全省“百企領航”專項行動,培育一批領航型、骨干型、成長型文旅企業。到2027年,省級及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達到20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300家,支持注冊成立20家以上旅行社。
煥新提升旅游景區度假區。支持旅游景區、度假區深挖文化內涵,開發多元產品、延長消費鏈條,優化管理運營、提升服務水平。實施景區提質煥新工程,實行“一景區一方案”,提升景區建設運營水平。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挖掘文化內涵、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現有演藝水平,增加景區演藝項目,培育打造一批沉浸式夜游產品,推動“非遺進景區”“演藝進景區”,提升旅游景區核心吸引力,推動旅游景區產品升級。用好國家設施設備更新政策,推進旅游景區、度假區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加大高等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培育創建力度,到2027年全市A級旅游景區達到100家以上、等級結構進一步優化,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培育1家年接待游客量過千萬的核心景區。
推進旅游住宿業增量提質。做好“樂宿灘坊”系列工作。更大力度支持新建新評、升級改造星級飯店、高等級民宿,引導特色民宿集群發展,指導臨胞五井、安丘輝渠等創建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年內創評1家五星級、3家四星級旅游飯店、6家高等級民宿。到2027年全市星級飯店達到70家、四星級及以上達到33家,等級(星級)民宿達到30家,引進國際高端連鎖品牌酒店4家。
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度假區及重點旅游景區打造一批互動性強、體驗感好、主客共享的新型旅游服務中心。提升旅游標識標牌辨識度和文化內涵,完善觀景平臺、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成一批旅游樣板驛站。提升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全面落實國家標準,旅游廁所電子地圖標注率達到100%。推動閱讀、非遺展演、美術展覽等文化服務融入旅游機構、場所,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完善旅游服務功能,促進文旅公共服務融合提升。
實施文旅消費提振工程
發展文旅消費新業態。推動商業綜合體、工業遺產、旅游景區等整合資源,豐富文旅休閑業態。市場化培育、引進音樂節、演唱會、歌舞劇等文藝精品,每年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6場,讓“跟著演出游濰坊”成為引客新模式。引導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文化產業園區、文旅街區等打造多類型的沉浸式演藝項目,到2027年每個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至少打造一臺口碑好、收益高的常態化演藝精品。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點等,建設自駕車旅居車露營地,到2027年建設打造露營地10處。
拓展文創消費新渠道。整合高校、創意設計機構、文創企業等力量,組建濰坊市文創聯盟,挖掘文物、非遺等文化資源“金礦”,研發具有濰坊特色、市場競爭力強的文創產品,培育文創龍頭企業,開辟文創產品進景區、進酒店、進民宿、進商超新渠道新空間,建立線上線下文創產品展銷體系,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到2026年,至少完成1家達到“好客山東·山東有禮”標準的購物旗艦店的建設運營。
實施文旅融合拓展工程
推進鄉村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探索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新機制,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供給,培育文化體驗、鄉村休閑、精品民宿等產品業態,創建山東省鄉村休閑度假區。升級鄉村旅游“后備箱”,每年聯動舉辦“鄉村好時節”主題活動10場以上。到2027年新培育省級及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鎮6個。
深化“百業加文旅”。推動相關行業與文旅滲透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慧文旅、研學旅游、工業旅游、海洋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等新業態。加快文旅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進虛擬現實文化和旅游部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開發一批沉浸式文旅體驗產品、文旅消費場景。推進中華文化研學旅游示范建設,打造“中國研學旅游名城”,培育、提升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文旅康養強縣,推出一批新產品,豐富文旅休閑供給。到2027年,全市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及以上旅游度假區全面完成智慧化轉型升級,打造特色應用場景1個、沉浸式數字文旅體驗新空間5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遺產達到3處,開發主題工業旅游線路6條。
實施文旅形象塑造工程
打響城市文旅品牌。以“詩和遠方自在濰坊”市域文旅品牌為引領,支持各發展主體深度提煉區域文化元素,打造辨識度高的縣域文旅品牌,引導文旅市場主體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市縣聯動、政企協作,合力構建平臺推薦、社會認可、行業知名的市縣企三級文旅品牌體系。
精準開展文旅宣傳。強化“1+N”宣傳矩陣建設,加強與通信運營商、OTA平臺等大數據服務機構合作,增強宣傳針對性、精準度。常態化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宣傳推介,發揮旅游形象大使、文旅推薦官、各地濰坊商會作用,深化與頂流營銷團隊合作,用好頭部代言、直播營銷、網紅打卡等方式,多維度宣傳濰坊文旅。開展歷史文化名人主題宣傳推介活動,打造文化名人IP。聚力推廣濰坊象、青州峱、諸城恐龍、峽山獬豸等,打造卡通形象IP。策劃嘉年華、非遺市集、露營季、自駕游等系列活動,持續提升濰坊文旅影響力和知名度。
擴大文旅對外交流。依托濟南、青島都市圈及膠東經濟圈、國內重要客源城市,開展文旅交流互動活動。用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國際和平城市等國際城市名片,廣泛走出去,組織文物展示、非遺展演、文藝演出等對外交流活動,多形式多渠道展示濰坊全域旅游發展成果,提升濰坊城市美譽度和吸引力。
實施保障體系完善工程
強化政府主導作用,推動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都是旅游環境的建設氛圍。
強化上下聯動。各級文旅部門形成全域旅游發展共識,建立市、縣、鄉鎮(街道)和村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切實承擔全域旅游發展重任。上級部門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明確戰略目標與總體規劃,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下級單位積極響應并貫徹落實上級部署,結合本地資源和文化特色,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確保全域旅游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完善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工作機制,打破壁壘,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健全的溝通協調平臺,加強各級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格局,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強宣傳引導。發揮政府職能,大力宣傳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意義,引導建設者、管理者和廣大游客、居民共同參與全域旅游開發建設,構建“全面共建+全民營銷+全面參與+全民共享”發展模式,形成全域旅游發展合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