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中共廣元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楊浩同志在當地營商環境專題調研會上的講話。
2024年前三季度,廣元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92.9億元、增速6.5%,全市民營經濟整體呈現加快恢復、穩中向好的態勢。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各項決策部署,未來,我們要聚焦產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發揮民營經濟的生力軍作用,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持續強化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精準制定政策措施。制定《廣元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支持服務業經營主體上規上限上臺階十條政策措施》《支持食品飲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八條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力促政策直達快享。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惠企政策,讓廣大民營經營主體應知盡知。建立惠企政策“一站式”兌現服務專區、專班、專窗,設立惠企政策資金池,建立“集中咨詢、一窗受理、分類轉辦、部門辦理、集中反饋”運行機制。上半年共兌現惠企政策資金8.04億元,惠及企業10.4萬余家。三是實時清理廢止修訂政策。深入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將公平競爭審查列入前置實質性審核重點,梳理排查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共310份,廢止及失效11份,修訂6份。
持續提升涉企服務水平。
一是強化“一對一”專班服務,18個重點產業專班加強全產業鏈條服務保障,新洽談項目188個、簽約項目132個、簽約金額209.35億元,新開工項目122個、投資金額68.2億元,助力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全省。二是開展“面對面”懇談交流,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定期主持召開“廣結親(清)緣”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已累計召開10次,邀請企業180家、梳理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建議200余個。三是邀請民營企業參與“背靠背”滿意度監測,逗硬執行2023年“背靠背”滿意度監測結果應用,督促2024年“背靠背”滿意度監測一般等次的縣區、部門抓好專項整改,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質效。四是強化“專廣快”在線服務,組建企業訴求處置專班,深化“辦不成事”專窗運行,累計受理訴求990余件,辦理滿意度達99%以上。五是實行“專職化”受理舉報,成立廣元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中心,累計受理投訴舉報700余件,最大程度解決市場主體投訴無門問題。
持續加強要素環境保障。
一是強化融資服務。聚焦“1+3+3”工業優勢主導產業,組織銀行機構常態化開展融資對接,全市貸款余額1601.4億元,較年初增加145.3億元,同比增長13.3%。依托“民企首貸通”平臺對接民營和小微市場主體融資需求,1-10月共投放貸款18.76億元,簽約客戶916戶。二是緩解用工難題。開展重點企業“一對一”人社助企專員服務,協助解決招工用工、人才招引、社保參保等問題136個,全市718家用工監測企業(用工30人以上)用工總人數5.18萬人,空崗缺工人數4人,空崗缺工率0.0077%,較去年同期增加了0.0038個百分點。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83場、達成就業意向16145人,“點對點”向148家企業定向輸送用工82批次合計2739人,達成就業意向1391人。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34.68萬元。三是加強要素保障。推動水電氣網“一件事”高效辦理,高、低壓辦電時間分別壓縮至7.87、2.37個工作日,達到全川最優,在全省率先發布地方標準《營商環境供水服務規范》,首次接入用水(無外線工程)平均辦結時限壓縮至2.65個工作日,用氣報裝最快壓減至2個工作日。深化電力“精算師”服務,幫助企業降低電費支出400余萬元。深入實施不動產登記“五零五同步”,解決云棧園、新民翠屏社區棚改區不動產“登記難”問題。
持續深化政務效能提升。
一是強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創建2個省級園區示范政務服務中心、1個標桿政務服務大廳、9個星級便民服務中心,打造行業典范。持續深化“村能辦”“家門辦”,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全覆蓋。二是深化綜合服務窗口改革。1159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域通辦”及國、省重點“一件事”納入綜合窗口受理,實現企業群眾辦事“一窗受理”。推進“政采貸”在線辦理,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1-10月全市發放“政采貸”79筆、貸款金額9124.91萬元。三是提升線上政務服務能力。推進全市自建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應用接入“天府通辦—廣圓辦”,配置掌上辦事項141個,政務服務承諾提速81.68%,全程網辦率97.59%。推動共享168類電子證照,材料減免率72.44%,即辦率63.03%。蒼溪縣榮獲首批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縣。四是優化項目聯合審批服務。推行“拿地即開工”“承諾即開工”“交房即交證”,分段辦理施工許可證、分段聯合驗收,開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現企業申辦和部門審批服務精準接續、快辦快批,審批再提速30%以上。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一是創新科技服務模式。深入推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入庫高企特派員70名,為企業“一對一”提供惠企政策宣講、項目申報指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服務。開展“科惠達”科技服務活動11場次、服務企業200余家,幫助企業獲“天府科創貸”專項貸款4110余萬元。二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02項,成交額4.64億元,新登記科技成果57項,轉化科技成果352項,實現成果轉化產值300億元,四川省核設施退役與三廢治理中試研發平臺創建為省級中試研發平臺,廣元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榮獲全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服務之星”稱號。三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牽頭實施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與周邊城市簽訂《川陜甘毗鄰地區知識產權共享共治協作協議》,實現“一地認定、區域共認、異地聯保”。推動特色品牌建設,“朝天核桃”“蒼溪獼猴桃”“米倉山茶”入圍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單67位、87位、88位。
當前,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加快建設,對于提振廣元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帶來穩定的制度預期和市場預期。下一步,廣元市營商環境建設將在持續深化“1+5”工作機制基礎上,加快從過去的“大水漫灌”的普適型改革轉向“精準滴灌”的分類型改革,即基于產業鏈發展需求打造產業營商環境,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各個參與主體有機整合起來,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融合發展,進而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整體優勢和全國統一大市場下民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