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永杰
新型城鎮化,作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戰略,不僅關乎城鄉結構的優化調整,更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引擎。它要求我們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而工業小鎮,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既是工業化進程的微觀縮影,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賦予工業小鎮新的生命力,讓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是我們共同面臨的課題。
12月28日,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首屆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小鎮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
與會嘉賓從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糧食加工、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旅游等多方面闡釋了自己對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小鎮高質量發展構思,圍繞以人為本打造特色產業新生態。
會議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于工業小鎮而言,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創新驅動。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更要注重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通過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吸引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讓工業小鎮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高地。
面對全球經濟的新變化和市場需求的新趨勢,工業小鎮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一方面,要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小鎮,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品牌建設,提升小鎮知名度和影響力,讓特色產品走出小鎮,走向世界。
此外,我們還要注重工業小鎮的文化傳承和特色發展。每個工業小鎮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這是其獨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我們要加強工業小鎮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通過挖掘和弘揚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措施,提升工業小鎮的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工業小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和建筑風格等措施,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的工業小鎮。
會議還進行了2024年中國小城鎮綜合實力評價結果發布(500強)、工業小鎮課題《我國工業小鎮區域協同和產業轉型發展的高效路徑和科學模式研究》開題、首個工業小鎮產業孵化基地授牌、工業小鎮研究中心理事會首屆輪值理事長任命、新鄉大宗商品數字交易中心項目簽約、新鄉經開區全域全要素數字化建設項目和風光儲紅外采暖集成項目簽約。
會議由中國工業報社主辦,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精特新企業工作委員會、上海六六倉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全產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重慶金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工業報社副社長郭俐君主持。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賈楠,國際糧農組織中國正代表、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原主任、河南工業大學原校長卞科,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精特新企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張壽全,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旅游報社前總編輯、社長高舜禮,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新技術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際歐亞科學院材料學部秘書長阮汝祥,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文君,上海六六倉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會賓,中國工業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徐金寶,中國工業報社黨委副書記孫寧松,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峰,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燕,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商務局長代乾,新鄉經開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治浩,北京六六倉運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莞若,中國工業報社工業小鎮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永杰等出席會議,來自各個領域的企業代表、媒體和專家學者1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
福建省留山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燕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個人對工業小鎮這種產業生態構建式的發展模式非常認可,目前經濟形勢下投資尤為謹慎,按照工業小鎮設計以生態閉合鏈條組團投資可以形成循環經濟模式,個人認為這是內循環的一種體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