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耿鵬飛
2024年12月29日,在“2024工業數字化轉型案例發布會”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全球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瑾發布《2024年工業互聯網行業融合創新應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2024工業數字化轉型評價綜合指數”(以下簡稱“評價指數”),以期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鑒,推動并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
《2024年工業互聯網行業融合創新應用報告》、“2024工業數字化轉型評價綜合指數”正式發布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
為更好發揮產業數字化示范項目的帶動引領作用,自2021年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已連續四年面向重點行業開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行業推廣行動”,重點圍繞工業數字化轉型,拓展重點領域及傳統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范圍,征集并發布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案例,進一步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年來,推廣行動共征集到行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超千個,遴選出近500個行業應用優質案例和40余個年度典型案例。在此基礎上,推廣行動還每年發布《年度工業互聯網行業融合創新應用報告》、“工業數字化轉型評價綜合指數”以及多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數。
評價指數:科學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
過去兩年,大會曾發布“工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2023年形成了首個工業數字化轉型綜合指數,也在2023年重點面向電子信息、輕工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形成了行業指數,走出了數字化轉型評價提供參考架構的第一步。
工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按照技術、業務、管理三大維度展開,研究制定了包含3項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33項三級指標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
今年的動態數字化轉型水平評估,在對全國近1300家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綜合指數以及鋼鐵、傳統能源(以石油煤炭為例)、汽車三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數。
“評價指數”指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設備互聯、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等特征,可通過打造四大就緒度指數,衡量各企業、各行業、各區域的數字化基礎水平。通過打造“六大新模式普及率”,緊緊抓住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管理等環節的“牛鼻子”,有效衡量制造企業各業務環節的數字化轉型水平,加快產業鏈現代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從整體評價看,2024年樣本企業的評價綜合指數為56.31,約60%樣本企業處在局部優化和系統集成階段。“因為樣本中更加權衡了企業規模,以去2023年以大型企業數字化案例為主的基礎上,轉向大中小企業的均衡樣本特點。”朱瑾表示。
從轉型基礎看,樣本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就緒度指數為53.54。88.21%的樣本處在局部優化、系統集成階段、平臺支撐階段。這表明,樣本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能夠支撐企業以數據驅動業務全面優化升級。從右邊圖示的數字化轉型就緒度分項能力看,設備數智、軟件應用、數據管理、平臺賦能、信息安全指數分別達55.47、54.13、52.6、46.54、58.99,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具備一定基礎,在設備、軟件、數據等方面能力較為均衡,平臺方面有待提高。
從業務轉型看,樣本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指數為51.44,大多分布在局部優化階段,占比46.63%,樣本企業數字化轉型業務模式創新應用整體處于中等水平。從數字化轉型成熟度分項能力看,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指數分別為45.69、59.64、43.65、53.73、48.26、57.70。網絡化協同和平臺化設計仍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短板,智能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能力則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此外,今年評價指數重點聚焦鋼鐵、汽車、傳統能源(以石油煤炭為例)三大行業進行指數分析。
根據評估結果,鋼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整體得分為59.82,整體數字化水平處于局部優化階段(35.19%)和平臺支撐階段(27.78%)居多。設備管理由傳統維護向智能維護轉變;生產工藝由黑箱式向透明化轉變;供應鏈體系由局部協同向全局協同轉變,環保管理由粗放型向清潔型轉變。
根據評估結果,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整體得分為63.42分,汽車行業的整體數字化水平處于局部優化階段(32.98%)、系統集成階段(29.79%)居多。研發設計由獨立分散向網絡協同轉變;生產制造由批量生產向規模化定制生產轉變;產供銷管理由信息孤島向全局協同轉變。
傳統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整體得分為59.11分,傳統能源行業的整體數字化水平處于局部優化階段(34.10%)、系統集成階段(25.14%)和平臺支撐階段(22.54%)居多。挖掘開采由人機并用向無人生產轉變;礦山管理由人工向虛擬集成轉變;供傳統能源運輸由被動排隊向智慧運輸轉變;生態修復由宏觀設計向數據驅動轉變。
朱瑾表示,下一步將從完善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強化案例示范與經驗推廣、務實推進細分行業創新應用和構建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生態四大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報告:為企業指明發展路徑
《報告》全面梳理了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落地應用的現狀和趨勢,結合數字化轉型水平評價體系,梳理地方典型做法和實踐,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賦能鋼鐵、汽車和傳統能源(以石油和煤炭為例)三個重點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探索工業互聯網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路徑,針對目前面臨的挑戰與困難提出可行性發展建議。
同時,《報告》梳理地方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典型實踐和探索。選取代表性地方做法,包括湖北省建設“5G+工業互聯網”應用,江蘇省廣泛開展評估診斷,山東省建立梯次成長模式,重慶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核心場景等,為推動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示范。
內容指出,2024年,我國企業、園區、行業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能力實現了顯著提升。企業積極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其中國有企業成功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平臺和智能工廠,提升研發生產智能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穩步推進,圍繞“鏈式”數字化轉型樹立轉型樣板,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此外,在工業互聯網助力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石化行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接近58%,紡織和冶金行業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大約達到50%,電子和軌道交通行業的設備上云率接近25%。
《報告》內容中指出,工業互聯網政策體系將采取更加細化和差異化的策略,通過制定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指南、設立差異化區域政策等方式,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和模式。各地將依托國家政策制定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與實施方案,加速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改造樣板,通過實踐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周邊地區和行業應用實踐進程。
《報告》發展趨勢預測中提到,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場景將進一步從共性業務場景深入到專業細分場景,通過將生產管理全流程場景進行裁剪、解構、疊加,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多點協同”。在應用側,企業將逐步集中于構建場景化的數字能力,依據具體藍圖尋找適配的數字化資源和技術,以迅速應對業務挑戰,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的目標。在供應端,通過基于網格化、矩陣化的轉型“作戰圖”,為解決供需不匹配問題提供標準化框架,增強數字技術產品的針對性研發和實際應用,實現“一場景一方案”的精準服務提升。
通過對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報告》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出相應建議。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主體,可通過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打造龍頭企業轉型標桿、提升中小企業轉型能力等途徑,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潛力。一方面,大力培育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豐富重點行業綜合性解決方案與細分領域解決方案的研發與供給,并構建動態調整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資源池。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先行先試,中小企業提升能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深化業務流程集成創新,并深化與中小企業協同轉型。在中小企業中推廣應用低成本、輕量化、易部署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降低數字化門檻,增強中小企業改造能力,推動融入數字化生態。
“2024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行業推廣行動”與往年相比,新增產業園區/集群數字化轉型案例的征集,所有案例經評審后,精選出年度典型案例及多個優質案例。
《報告》內容重點介紹了2024年度工業互聯網行業融合創新應用案例集,100優質案例入冊進行重點展示,其中11個入選年度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應用場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