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那么,新時代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沒有捷徑?
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率先在全國謀劃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把縣域重點產業鏈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2024年8月,福建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通過《中共福建省委關于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的決定》,強調要完善省級統籌、市級協調、縣級主責的推進工作機制,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將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道,福建縣域經濟走出了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發展道路,點亮了向未來前進的明燈!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抓重點產業鏈工作,齊抓共管、協同合作,各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路徑更加清晰,新體系、新模式、新生態不斷涌現,綜合實力、創新活力、發展效益進一步提升,縣域產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在梳理發展之道時,指出了著力所在。
2023年9月,福建省工信廳發布了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年12月底,福建省工信廳再次推出《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令人喜悅。《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近3萬字,分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取得新進展、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有效做法、深化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路徑等四個部分以及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案例分析。
透過白皮書,我們看到的是福建堅持不懈、傾力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生動圖景:全省九市一區統籌推進產業差異化布局,83個縣域(金門縣暫未列入)梳理確定縣域重點產業鏈164條,制定產業鏈發展規劃和招商圖譜,明確產業鏈發展重點方向,提出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路線圖”和“施工圖”,為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
一條心,一盤棋,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夢想。發展縣域重點產業鏈,福建省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擰成了一股繩。
早在2023年12月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就強調,要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以縣域為關鍵區域,推動省內重點產業鏈統籌布局、合理分工、錯位發展;要增強縣域產業支撐能力,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打造縣域發展“福建樣本”。
2024年2月,福建省政府把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現場推進會作為春節后首場重大活動,省長趙龍出席并在會上強調,深刻認識發展縣域重點產業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因地制宜,要堅持龍頭帶動,要堅持梯次培育,要堅持紅線底線,要堅持同向發力,堅持久久為功,以龍騰虎躍之勢把縣域重點產業鏈舞起來,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更大突破。
2024年以來,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福建省政府先后在廈門、寧德、南平、安溪召開四次全省現場推進會,深入分析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現狀,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統籌謀劃重點工作。省政府林瑞良副省長、康濤黨組成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縣域產業鏈相關工作,先后深入40多個市、縣(區)調研縣域重點產業鏈,提出“六個一”整體推進要求,即縣域推進重點產業鏈發展必須推廣“一個發展規劃、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支持政策、一個公共技術平臺、一個產業基金、一個專家組”。
福建省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福建省委組織部、福建省政府縣域重點產業鏈課題成員單位,根據自身職責,分別為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注入新思路、提供新動能。
福建省工信廳領導帶隊分赴九市一區,調研指導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以及“六個一”工作推進情況。
福建省科技廳啟動省科技特派團服務重點產業鏈專項行動,圍繞24條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布“揭榜掛帥”技術需求榜單。
福建省稅務局在全國率先編制“縣域稅源高質量發展指數”,并根據指數結果繪制福建省縣域稅源圖譜。
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相繼推出縣域重點產業鏈系列報道,宣傳各地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的好經驗、好做法,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網縣域重點產業鏈有關宣傳報道共3.5萬篇,觸達人群近1億人次,縣域重點產業鏈宣傳全面鋪開,全省“上下一盤棋”的發展共識進一步增強。
2024年5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提出推動培育縣域特色重點產業鏈,深化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更多要素資源向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重點縣域、重點園區集中;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據統計,2024年福建省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相繼出臺了支持特色產業、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創新賦能、金融支持、質量強鏈、園區標準化、專精特新等30多份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全方位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工作提質增效。
“大抓產業鏈、大抓制造業”的共識不斷凝聚,共促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濃厚氛圍在升騰;優化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體制機制保障在強化。
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取得新進展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福建省建立全省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工作機制,形成了組織協調、政策制定、試點示范、現場交流和“六個一”的全方位工作推進體系,以縣域重點產業鏈為支撐,打造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縣域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縣域重點產業鏈推進工作取得新進展。
▲福建縣域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寧德時代催生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
“一年來,福建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特別是四類縣域產業各具特色、協同發展,縣域重點產業鏈工作正加速推進。”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過不懈努力打造縣域重點產業鏈,福建各縣域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穩步提升,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項目招引更加精準,縣域特色產業競爭優勢更加突出,產業鏈供應鏈質量顯著提升,福建縣域經濟實力以其穩固提升的姿態在呈現。
2024年,福建省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5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2家;新增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產業化項目82項。據統計,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近30%。
福建省數字化整體水平居全國前列,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70.7%,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5.6%,均躍居全國第3位,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構建,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23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32個、綠色工業園區12個,總數居全國前列;累計培育10家國家級能效“領跑者”企業和33家省級能效“領跑者”企業。
目前,福建省超千億產業集群有20個。2024年,泉州現代體育產品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福清市化工復合材料、洛江區施工裝備等5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福安市不銹鋼新材料、漳州市薌城區特種鋼鐵等17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F有的2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6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5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覆蓋了全省44個縣域。
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線上線下同發力,2024年1—11月全省共對接民企產業項目2972個,計劃總投資5659億元,引進了廈門士蘭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一期、泉州百宏化學新材料技術改造等一批強鏈延鏈補鏈項目,簽約的民企制造業合同項目開工率超70%。
縣域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態勢形成,實現“一縣一特色”。蕉城的鋰電池,福安的不銹鋼,福清的福耀玻璃,長樂的紡織化纖,德化的工藝陶瓷,光澤的圣農肉雞,龍文的石英鐘表等等成為福建的“金名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全球第一,青拓集團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全球每三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耀玻璃……,縣域重點產業鏈“冠軍”企業逐步實現國內先進、全球領先,縣域特色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縣域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質量強省建設深入推進,健全完善“鏈長組織、鏈主引領、鏈員協同、基礎支撐、技術賦能”質量強鏈模式。2024年,全省共43條產業鏈供應鏈開展質量賦能,覆蓋省內外供應鏈企業3159家,創造27.47萬個就業崗位,帶動1082家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創造經濟效益17.96億元,有力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地域分布、產業發展方向及2023年產業規模等方面,對全省83個縣域進行綜合分析,推動各類縣域精準定位、分類施策、差異化發展。”據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建四類縣域產業發展各具特色。
涵蓋晉江市、蕉城區、長樂區等7個縣域的一類縣域,產業能級提升、發展勢能增強,領航作用更加突出,共確定24條重點產業鏈,2023年GDP達1.18萬億元,與2022年同口徑相比(下同)增長4%。
涵蓋海滄區、上杭縣、龍海區等11個縣域的二類縣域,工業基礎較好,布局更加合理,產業規模較大,創新水平提高,在眾多細分領域競爭力增強,共確定重點產業鏈27條。2023年,二類縣域GDP為1.06萬億元,占全省GDP的19.6%。
涵蓋新羅區、三元區、福鼎市、安溪縣、邵武市等46個縣域的三類縣域,產業發展方向更加清晰,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三類縣域數量占全省的55.4%,共確定重點產業鏈87條。2023年,三類縣域GDP為2.78萬億元、增長2.6%,占全省GDP的51.1%。
涵蓋寧化縣、光澤縣、明溪縣等19個縣域的四類縣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共確定重點產業鏈27條。2023年,融合發展類縣域GDP為4080.8億元、增長1.8%,占全省GDP的7.5%??h域龍頭企業占比較少,二產占全省比重較小,基本沒有大規模的工業布局。
為了加速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福建省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凝聚發展合力;堅持規劃引領,促進產業集聚;堅持落實主體責任,推進鏈式發展;堅持推進試點先行,打造示范樣板縣;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協同合作。
全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分別組建工作專班,省級專班由省領導擔任組長,及時協調解決重點產業鏈發展中存在問題,專班日常工作由省工信廳承擔,指導各市、縣(區)按照“六個一”推進要求做好重點產業鏈發展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底,83個縣域已全部成立工作專班,建立產業人才庫或專家組;71個縣域制定重點產業鏈發展支持政策;62個縣域制定產業鏈發展規劃;61個縣域已搭建公共技術平臺;60個縣域設立或引進產業基金。印發《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試點縣(區)工作方案》,確定漳浦縣、安溪縣、荔城區、上杭縣、古田縣等10個試點縣,通過集中資源力量、加強業務指導,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令人欣喜的消息傳來,2023年,全省96%的縣域GDP超百億元,其中超千億元16個。入選2024賽迪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的縣、區11個,數量居全國第七位??h域市場活力增強,60個縣域凈增加企業數量同比增加。晉江、蕉城、長樂、福安等17個縣域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以全省20%的縣域數量,貢獻了超過四成的GDP和超過六成的工業營業收入。
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的有效做法
“打造一批鏈條清晰、體量規模大、創新水平高、對縣域經濟牽引力強的工業強縣和一批融合發展、標識鮮明的產業特色縣,切實提升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p>
據介紹,下一步,福建省將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鏈“深耕細作”:加快因地制宜制定產業鏈培育發展戰略,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強企建鏈、加強精準招引,持續提升縣域重點產業規模、集聚水平、創新能力。
▲智能定制的產業發展金名片——福耀玻璃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龍頭引領、平臺支撐、要素保障、體制機制建設,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激發縣域重點產業鏈創新活力,推動縣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建立跨區域產業協作與聯動機制,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促進各類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形成縣域產業有效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大中小企業高效協作、融合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
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服務保障,推動縣域建立“一個產業+一個招商方案+一個招商班子+一套支持政策”項目招引工作機制,精準招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
充分發揮福建省“智改數轉網聯”優勢,分行業發布數字化轉型指南,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加速人工智能應用推廣,加快智能制造,加速縣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加強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載體建設,加快盤活低效和閑置用地,引導縣域重點產業鏈向園區集聚,為縣域產業發展打造優質空間載體。統籌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水平,鼓勵企業加快入園,支持產業發展的各類財政性資金優先支持園區內企業和項目,推動園區外企業出村入園、退城入園。
提升縣域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水平,實施金融支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專項行動,鼓勵金融機構豐富面向縣域重點產業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縣域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滿足縣域重點產業鏈上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健全縣域產業鏈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抓好政策落實,優化協調服務,實現省市縣聯動、省直各部門協同,合力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向“新”向“優”向“特”發展。
深化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路徑
為補齊縣域產業發展短板弱項,打造規模較大、鏈條完整、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縣域重點產業鏈,助力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福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經過一年多來的探索和實踐,在學習借鑒省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福建省對集群牽引、鏈條串聯、龍頭帶動、專精突破、融合發展等五條路徑進一步細化,深化發力方向和發展重點,形成指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格局。
集群牽引:加速強鏈建圈,壯大塊狀規模,打造共生共贏型產業合作新生態
依托現代紡織鞋服、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制造、綠色石化、鋰電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集群,牽引帶動相關縣域重點產業鏈融入集群生態圈,壯大塊狀經濟規模,提升產業集群核心區和協同區產業能級,實現互利共贏。
鏈條串聯:注重差異協同,加快聚鏈成群,培育壯大區域性產業鏈條
聚焦食品、工藝美術、竹、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支持有比較優勢的縣域重點產業鏈向高端化、專業化發展,有效推動特色產業跨區域優化分工、加強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帶動其他縣域融入鏈式的差異化、精細化發展。
龍頭帶動:推動串珠成鏈,強化以鏈帶片,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效應
支持寧德時代、青拓集團、紫金礦業、圣農集團、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及各縣域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核心地位優勢,帶動相關縣域積極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擴大縣域重點產業鏈集聚范圍。
專精突破:突出獨特優勢,實現化點成珠,分級分類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聚焦細分領域,打造“專精特新”發展優勢,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同向發力,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治理服務完善、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不斷提升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融合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因地制宜,探索產業融合多元化發展新路
依托自身發展基礎、當地資源稟賦,按照“主攻二產、提升一產、壯大三產、一二三產聯動”的發展思路,促進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拓展、產業功能轉型、產業形態創新,不斷提升多主體、多業態、多模式融合發展成效。
重點產業鏈發展先進縣域迅速崛起
2024年里,福建省各縣域把重點產業鏈發展作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一體化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招商引資、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專精特新培育等工作,縣域產業生機勃發、市場活力有效激發、發展動能不斷增強,一批先進縣域迅速崛起。
福清市集中鍛鏈強鏈、因產建園,正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千億級化工新材料專區。
同安區端好“菜盤子”,做大做強預制菜產業IP,2024年同安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增長幅度位居二類縣域前列。
安溪縣持續拓市場、創品牌、延鏈條、建生態,實現一茶到百茶、一葉興百業,2024年1—11月,茶產業規上工業產值117億元、增長7.4%,比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個4.2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4.8%,占比增加1個百分點。
荔城區著力聚鏈成勢、培優育強、創新賦能,做大做強“中國鞋都”城市品牌,被評為國家“三品”戰略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獲評的縣區;入選省縣域重點產業鏈試點縣,運動休閑鞋產業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明溪縣聚焦集聚配套、聯動協作、狠抓創新,紅豆杉“種”出生物醫藥大產業,實現了一棵紅豆杉到紫杉烷類抗腫瘤醫藥產業的精彩蝶變。
光澤縣圍繞龍頭建鏈、創新突破、做優服務,打造千億白羽肉雞產業集群,白羽肉雞年飼養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武平縣堅持高位規劃、多維引育、全方位保障,從無到有闖出強“屏”之路,入選省縣域重點產業鏈試點縣,武平顯示模組及材料制造產業集群列入首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郡縣治,天下安。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新型工業化、促進縣域協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
新時代新福建,福建省傾力采取的縣域經濟發展硬舉措,正展示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生動美麗的新畫卷徐徐展開。
縣域經濟發展“福建樣本”,越來越鮮明,越來越迷人!(文/閔恭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