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網聯汽車加速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車路云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如車路云紅外線技術、智能網聯通信技術、云平臺數據處理技術等,不斷為汽車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變革。
江蘇友穗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凌云在2024年12月28日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上表示,在提升行駛速度的前提下,如何解決黑暗、陰影、太陽眩光、前照大燈干擾、雨霧和冰雪等惡劣天氣下的安全問題,一直是行業難以攻克的難題。友穗從多年的探索中發現,紅外成像技術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具有潛力。
近年來,友穗從鏡頭基礎的原材料選取、光學設計、非球面研磨,到芯片的設計、封裝、檢測直至紅外成像儀組裝成品等環節,從自主可控的角度進行了多維度全方位布局。朱凌云認為,車路云一體化領域最基本的要素有三方面:快速、準確與安全,其中安全最為關鍵。畢竟安全無法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基于此,友穗傳感圍繞安全展開了深入思考與探索。
他說,目前全球每年有135萬起事故,其中80%源于人的反應遲緩與誤判。而在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人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在夜間。2022年77.7%行人死亡發生在夜間。“大家熟知的超聲波、毫米波、雷達波這三個技術路線,真能解決安全問題嗎?我認為不能。我國針對不同車速與光照條件正在制定了相關標準,但這些標準和國際先進標準相比仍有差距,無法完全滿足自動駕駛的要求”,朱凌云認為。
從海外目前的經驗來看,《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第127號規定:在任何光照條件和車速提高的情況下車輛可以有效檢測行人,且要求于2029年9月始進入美國市場的車輛必須達標。這一標準并非憑空制定,已有廠家達到該標準。近期,美國FLIR(美國菲力爾公司)認證了這一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紅外成像技術在車路云一體化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未來,紅外成像技術將朝著更高分辨率、更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紅外成像設備將不斷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使更多車輛能夠應用這項技術;另一方面,紅外成像技術與其他傳感器技術的融合將更加緊密,形成更完善的車路云系統。例如,將紅外成像技術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相結合,實現對車輛周圍環境的全方位感知,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紅外成像技術在車路云一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為車輛提供可靠的環境感知、道路基礎設施監測以及云服務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紅外成像技術將在車路云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推動車輛智能化和交通管理的發展。
車路云一體化建設任重道遠,紅外成像技術作為關鍵力量,有望為車路云系統帶來新的突破。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車路云一體化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取得更大的發展成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