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經濟發展“含綠量”明顯提升。
從企業和社會各層面的實踐來看,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含綠量”如何提升增長“含金量”?建設綠色發展機制,有哪些關鍵點有待突破?在2024年12月28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上,中國工業報社以““新”綠時代的轉型”為主題舉行“圓桌對話”,邀請行業重磅嘉賓進行交流探討。
“新”綠時代綠色生產力加速形成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202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這為我國加快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綠色生產力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隨著“新”綠時代的來臨,企業正圍繞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綠色生產力。
江蘇省鹽城市企業家協會會長、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第一書記王子純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綠色,因為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而科技創新,正是綠色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因此,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綠色環保為重點,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這是新質生產力的要義。
他表示,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始終秉持“綠色化就是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公司于2022年投入2800萬元,建成6兆瓦光伏電站,每年生產清潔能源700萬度,減排二氧化碳5000多噸。
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兼首席品牌官張秀偉指出,新質生產力聚焦創新驅動,追求高效、低碳、可持續的發展路徑,與綠色生產力的內涵高度契合。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重慶順泰鐵塔制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董廣金表示,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系,首先在基本特征上,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強調擺脫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通過綠色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同時,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這些特征正是綠色生產力所追求的目標。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往往伴隨著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千年舟集團執行總經理田茂華表示,作為一家建材企業,千年舟在建設綠色生產力方面,首先明確了“雙碳”目標,其次構建了“六綠”的組織體系,包括綠色產品、綠色管理、綠色供應、綠色技術等作為支撐,然后進行技術迭代以及內部的人才培養、產學研的合作,再構建智能制造體系等,最終通過營銷端呈現出來,充分讓消費者感知到、體驗到千年舟建材的綠色魅力。
深圳東風環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雙表示,作為央企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裝備生產制造商,公司的成立正是為了打造無廢城市、綠色城市,公司是全國第一個發明移動式壓縮垃圾箱和移動式壓縮垃圾車的東風系企業。基于新質生產力技術引領,并通過多年迭代,公司在綠色能源、綠色材料、綠色產線以及綠色的終端產品、綠色的智慧環衛平臺以及再生資源全產業鏈上,不斷取得突破和提升,打造了東風環境平臺,幫助城市做環境治理,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融合提供更便捷的環境。
“含綠量”全面提升“含金量”
張秀偉表示,2024年,協鑫集團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量方面實現了超過50%的高速增長。以協鑫代表性的低碳光伏材料顆粒硅為例,協鑫FBR(流化床)法相較于傳統西門子法,碳排放降低75%,產品顆粒硅相較于棒狀硅,每公斤降碳約60%。若產能全部釋放,每年節省180億度電,碳減排1千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一個北京市以上的面積(760萬畝)。
這一綠色發展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彰顯了協鑫在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中的積極貢獻與卓越成效,也為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范例。
董廣金表示,對于通過“含綠量”提升“含金量”,重慶順泰的思考和經驗是,立足一個平臺,發揮兩大優勢,激活三個機制,落實一個保障。一個平臺即數智化平臺,兩個優勢即智能制造生產優勢和綠色用能優勢,三個機制即綠色供應鏈機制、科技創新機制、人才引用育留機制,一個保障即黨建引領保障。重慶順泰立足于自身特色,圍繞構造技術引領力,謀劃輸電鐵塔新材料、新產品、智能制造等新質生產力研究方向,統籌配置資源,切實提升企業發展“含金量”。
王子純表示,對企業而言,首先要增強全體員工綠色發展的意識。培育綠色低碳文化,構建綠色低碳的管理模式,在綠色產品、綠色工藝、綠色物流、綠色環保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拓展綠色發展的新空間。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不懈的努力,2023年成功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行列,今年又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企業的“含綠量”還能在更多層面提升“含金量”。
田茂華表示,企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之間有很重要的關聯,綠色發展推動企業向上向善發展。在向上方面,綠色發展的效益一是技術的驅動,二是成本的降低,三是運營效率的提升,通過綠色發展的加持,可以讓企業更加良性運作,更可持續發展。在向善方面,這能引導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千年舟構建了“六綠”體系,從人才、材料等角度探索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產品賦予的綠色文化,消費者可以更好的感知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帶來的傳承性,引導更多人注重綠色發展。
胡雙表示,通過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的改革,幫助政府提升整個城市的治理工具水平,從以前傳統的燃油車輛到現在的LNG,電能,無人駕駛,飛行汽車以及無人機,通過更多元的生產工具和管理工具幫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同時利用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平臺幫助政府改善對生產管理工具的協同效果,提升政府綠色無廢城市運營能力。
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高加貝表示,綠色生產力在企業降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有利于營造社會和諧度,提升城市治理發展水平,取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加緊全面綠色轉型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
綠色發展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王子純建議,一是要在綠色轉型的思想認識突破,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要要堅持向綠而立,向新而行,向好而進;二是要在科技創新的技術瓶頸上突破,要有越難做的事件越值得做的思想,要攻堅克難、千方百計突破技術瓶頸;三是對高耗能的設備堅決淘汰。要嚴格按照國家公布的淘汰機電設備目錄和設備能效標準,對高耗能的機電設備一律淘汰更新。
王子純表示,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投入1380萬元,更新淘汰陳舊設備550臺套;今年又投入1200萬元,更新淘汰陳舊設備33臺套。同時,公司不斷加大綠色產品的研發投入,最近三年的研發經費投入占到銷售總額的4.1%,去年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4件,今年又有5件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累計獲得國家授權的專利256件。
田茂華表示,第一,加強精神文化層面的建設,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和文化雙重推動的新質生產力,要凝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推動新質生產力、綠色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加強機制建設、標準化建設、知識產權建設、體系建設。第三,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包括國內外的交流、行業內的交流、跨行業的交流,更好推動大家共享科技成果,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高加貝表示,數字化綠色化已成為大勢所趨。現在企業都在研究數字化和AI怎樣變革業務模式,更好降本增效,能夠更好參與競爭。與此同時,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而中國正站在這場變革的前沿,企業家更關注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看,新質生產力、綠色生產力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握住這一點,將會迎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