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祁曉玲
在智能網聯汽車迅猛發展的當下,數據安全問題已日漸成為整個汽車行業聚焦的核心議題。1月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手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正式發布了第二批汽車數據安全合規檢測結果,整體合格率超95%。
此次檢測嚴格依據相關數據法規標準展開,全面涵蓋了車外人臉信息匿名化處理、默認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以及個人信息顯著告知等四項關鍵要求。檢測結果表明,重慶長安、上汽、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城、蔚來、小鵬、一汽-大眾等9家企業旗下的139款車型,完全符合汽車數據安全的四項合規要求。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王耀指出,《關于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二批)》的發布,旨在穩步推動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走向規范化,切實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為汽車行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隨著第二批《通報》的發布與推進,更多企業在數據安全合規方面的成果得到了權威驗證,為全行業樹立起了良好典范。
隨著技術的持續革新以及行業標準的逐步健全,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已將數據安全能力深度融入整車產品的設計與研發環節,構建起具有前瞻性的安全防護體系。在新車型的開發進程中,數據安全已成為產品開發不可或缺的硬性要求,并在研發初期便得以切實落實。
王耀認為,展望未來,企業在數據安全技術領域的投入將持續加大,促使更為先進的技術廣泛應用于汽車數據保護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整車產品的安全性。同時,汽車數據安全的行業標準將不斷細化與規范,有力推動整個產業鏈構建起更為成熟的安全保障體系。伴隨數據安全保障措施的日益強化,消費者對智能網聯汽車的信任度也將穩步提升,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他看來,汽車數據安全工作已逐漸成為各大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通過持續推進數據安全合規建設,汽車行業有望在保障消費者隱私與推動技術創新方面實現雙贏。隨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實施,企業需更加重視合規意識的提升,加大在數據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強化用戶隱私保護,為用戶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體驗。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陳鐘強調,汽車數據安全工作的深入推進,離不開政府、行業、企業以及用戶的共同參與。未來,仍需持續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實踐中積累的寶貴有效經驗,轉化為更具操作性與適用性的標準和規范,逐步構建起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在數據加密、匿名化處理、數據共享等技術領域,應加大研發力度,為行業提供更多實用的安全工具。此外,還需在全球范圍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數據安全協同機制,攜手共同應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數據安全挑戰。
陳鐘教授表示,汽車數據安全堪稱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基石。本次檢測情況的通報,充分彰顯了我國在汽車數據安全管理方面的先進實踐成果。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期待看到更多企業借助技術創新與合規管理為行業發展賦能,為用戶權益筑牢堅實保障。汽車數據安全工作永無止境,只有不斷追求更高目標。希望整個行業在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引領下,繼續朝著“安全、開放、創新”的目標奮勇邁進,攜手共同構建汽車數據安全的全新生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