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在全球的占比已超50%。在這一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領域里,國產力量如何發力,如何站穩腳跟?我們從一家成立17年的高科技企業——埃夫特來尋找答案。
2024年歲末,在埃夫特位于安徽蕪湖的工廠內,新下線的工業機器人一批接一批被發往下游客戶。醒目的“百日大會戰”橫幅,透露出年底沖刺的緊張氣氛。埃夫特董事長游瑋告訴記者,過去一年里,這樣的節奏已成為常態,每個月,他們基本要完成近2000臺工業機器人的生產任務。焊接和噴涂兩個品類的產品,同比更是實現了近100%的增長。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日均發貨在200臺以上,整體的市場需求比較旺盛,我們的銷量也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53581套,同比增長29.3%。
總臺央視記者寧坤:從2024年的數據情況來看,其實工業機器人這塊的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您認為這背后有什么樣的原因?2025年我們能延續這樣一個趨勢嗎?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隨著國產機器人的崛起,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導致很多傳統制造業原來買不起機器人或用不起機器人的場景,逐步可以采用機器人去進行人工替換。2025年隨著下游的一些行業復蘇,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會持續得到增長。
此外,我國持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也給工業機器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食品飲料到消費電子,不少行業企業都成為埃夫特的新客戶。除了量的增長外,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和技術水平都在不斷升級。在汽車、船舶等一些長期被老牌進口廠商壟斷的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埃夫特也在不斷試水。這幾臺正在進行出廠前測試的大負載機器人,就是它們的最新突破。
游瑋介紹,以往重載機器人這一領域國產設備的占比還不足3%。相比小型輕負載機器人,它的研發難點主要集中在核心傳動部件和運動控制技術上。經過日復一日的積累和自主研發,他們終于在2024年攻克了關鍵技術、告別了進口依賴。最新款的重載機器人今年已經實現了百臺以上的批量銷售。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比如汽車的整車制造,在5年前,這個領域還是國外(機器人)絕對壟斷的,最近幾年國產機器人品牌在汽車整車開始持續發力。(我們)已經實現了從精密減速機、高性能伺服電機、高性能伺服驅動器、包括運動控制內核這些關鍵核心部件、核心模塊的100%的自主化和國產化,未來5年到10年我們更多要解決“優不優”的問題。
要做到“優”,離不開國內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攻堅克難。準雙曲面齒輪傳動結構的機器人關節設計,曾經是國內生產高性能焊接機器人面臨的一大技術瓶頸。3年多前,埃夫特與北京一家上游關鍵零部件企業,開始通過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發,終于用新技術方案研發出樣機、解決了相關難題,綜合性能比傳統傳動方式提升超20%。現在,已有500多臺新款機器人投用到國內新能源車企的產線中。持續的技術突破,也讓機器人產品價格更加優化。
2024年,一條新搭建的汽車涂裝測試驗證線,見證著埃夫特業務邁向全球化的新進展。6臺噴涂機器人配合2臺開門機器人,共同協作對車身內外進行模擬噴涂,工藝精度要求極高。
2024年8月,埃夫特宣布,將在安徽蕪湖新建一處未來年產能達10萬臺的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總投資近19億元。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未來在2030年之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整個規模會達到100萬臺。如果埃夫特能在其中占有10%的市場占有率,我們的需求就是10萬臺。新的工廠里面我們會采用智能機器人裝配機器人這樣的一種模式,是“機器人造機器人”。
如何讓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也是埃夫特的研發課題。眼下,一個全新的類人形通用智能機器人項目,正在快速推進。
游瑋說,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借助人形機器人的硬件研發,在軟件層面打造出一套各類機器人都能通用的系統底座,開放給全產業共同使用。目前,他們已經在板式家具噴涂、鋼材焊接等不同場景落地。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現在的工業機器人有點像以前的功能機,但加上底座的機器人就會進入智能機時代,實現了這種應用場景的覆蓋。
總臺央視記者寧坤: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應用普及,也有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工作未來是否會受到影響。您是怎么看待這樣一個問題,它會帶來一些新的機遇嗎?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瑋:當年汽車替換馬車時,馬車夫這個職業肯定消失掉了,但是出現了汽車司機這樣的新職業。所以首先當機器人批量普及的過程中,一定會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當我們的生產工具的這種性能在提升,我們人類的生產效率也在提升。我覺得5年內我們會逐步看到這樣一個趨勢在加快落地,從現在的制造業場景慢慢會過渡到家庭服務場景。中國機器人產業,未來也將整體往高質量去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