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仍然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對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用將更加凸顯。
目前,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的作用正在不斷顯現,產業發展將進入全面深入推進期。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國內經濟新常態下繼續深化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各項扶持政策也將更為有力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成為填補傳統產業下滑‘空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戰略性新興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研究員指出。
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國家近年來制訂了一系列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在發展方向、人才流動和資金流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2015年出臺的《關于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創業扶持新機制、制定財稅金融新政策、發展創業服務新模式等政策措施,《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多個重點領域提出了政策措施;2015年以來國務院陸續發布了云計算、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細分領域的有關文件,以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體系將進一步細化落地,產業發展進入全面深入推進期。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云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新能源、節能環保、機器人等領域仍然存在低端重復建設、關鍵瓶頸未取得實質突破等問題。
整體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存在企業創新活力不足、新技術產業化阻力較大、產業鏈不完善制約產業升級等問題。另外,盡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給予了很大支持,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體制性束縛。在生物醫藥行業方面,藥品和醫療服務準入方面較為突出,現行醫療體制對其影響甚大,需要加快步伐繼續深化改革。大數據和“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需要數據的開放共享,但目前數據“孤島”現象較為嚴重,尚未形成適應發展需要的法規體系和管理體系。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戰略性新興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建議,要做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及其綱領的協調配合,在戰略思想統一、重大方針一致、重點方向互補的條件下,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加速發展。同時,做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劃以及各細分行業“十三五”規劃間的銜接。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