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進入第四個比賽日,鄭州大學賽區,創夢開源人形挑戰賽、ICode太空探險挑戰賽兩大賽項精彩升級,比賽現場佳績迭出。
創夢開源人形挑戰賽分為“量子世界”賽項、“奪寶奇兵”賽項兩項比賽。經過一整天的激烈角逐,“量子世界”賽項的小學組、初中組冠軍獎項均花落甘肅省——來自甘肅省山丹縣清泉學校的馬楊、張世釗斬獲小學組冠軍;來自甘肅省渭源縣清源中學分校的劉一帆、楊朔獲得初中組冠軍。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組亞軍獎項同樣由甘肅省隊伍斬獲——來自甘肅省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的楊遠航、李晨光獲小學組亞軍。現場獲悉,比賽前修改程序到凌晨4點的曾鐸瀚、蘇峻熙兩位選手,在經歷機器人手臂故障后,仍憑借平穩的心態與高超的技巧,驚險奪得該項賽事的初中組季軍獎項。“比賽進行中,蘇峻熙的機器人手臂在激烈對抗中被撞壞。兩人緊急進行修理。我為他們面對意外時展現出的沉著冷靜感到驕傲!”指導老師告訴記者。
據了解,“量子世界”賽項以雙足人形機器人為載體,采取2V2賽制,每2人為一組,同組中分A、B機器人,在機器人A抬腳跨過“時空狹縫”、彎腰穿過“時空門”、用手拍向“能量框”之后,機器人B啟動運行,之后相向而行做各自任務。參賽選手需要模擬人形機器人在量子世界中適應復雜環境、運用多種功能,做到人類與機器人互利共生,互幫互助,打造人機和諧相處的理想世界。
而在“奪寶奇兵”比賽中,參賽機器人由選手自主設計并進行自動運行或遙控操作,通過爭奪不同顏色的資源道具來獲得積分。比賽過程中,還需避免對手的干擾。“這項競賽旨在為參賽者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思考如何通過創新的方法來解決資源獲取的問題。”該賽項負責人說道。除創夢開源人形挑戰賽外,第4個比賽日,ICode太空探險系列賽項也公布了部分獎項。
據了解,ICode太空探險系列賽項以個人戰形式展開競逐,每位選手須在60分鐘限時內,使用圖形化編碼和Python編碼語言,控制宇宙飛船行動,完成能量收集等規定的任務。比賽現場,國際選手與國內選手同臺比拼,熟練操作編程系統,緊張有序地完成編程任務。剛果、安哥拉……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賽選手共聚鄭州大學賽區,競逐初中組、高中組賽事。現場注意到,在參賽的國際選手中,有一群非洲小朋友。他們的指導老師告訴記者,這群非洲小朋友年齡在10—15歲,十分喜愛編程和機器人學習。此次參賽,來自剛果的OBAANNAJULIABIENHEUREUSE獲得了ICode太空探險挑戰賽圖形化初中組全能獎,來自安哥拉的TOMASSEGUNDACASSIUSDEJESUS則拿下了Python高中組全能獎。為歡迎遠方朋友的到來,大賽組委會還向所有非洲小朋友頒發了大賽總決賽紀念獎。“這是我第一次來鄭州,非常感謝大賽給我們頒發紀念獎,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我感到非常開心。希望之后我還能再次來到鄭州參與機器人賽事。”頒獎儀式后,國際選手TOMASSEGUNDACASSIUSDEJESUS說。(任徐穎)
請輸入驗證碼